讲座明思路,课堂见真章 ——2020年(A116)国培10月14日心得

天空蓝*

<p> 5组 明月镇盐山小学 罗艳</p> <p>  同学们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丝毫不受他人影响,教室里充斥着紧张而高效的学习氛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没有任何无关的举动,这就是我对景弘课堂的第一印象。</p> <p>  10月14日上午,我第一次走入了景弘的课堂,现场观摩了景洪中学的课改课堂​,听了一节初一的语文课《秋天的怀念》。本堂课流程清晰,第1个环节是抽测,听写重点词语,学生训练有素,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互批互评。接下来,教师出示主要问题,分配任务。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板书,一会的时间,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我旁边的一个同学用表格的形式条理清晰地板书他的思考结果。</p> <p>  学生还会进行对学和小展。对学时,他们两三人一起相互讨论学习,并且注意了声音的大小,不干扰到其他同学。在小展的过程中这组同学确定板书的最终情况及他们的思考结论。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学习小组的板书进行大展,被选择的组则由代表给大家进行讲解,学生有疑问或补充的随时可以提出,有分歧的地方也可进行辩论。有个同学对主人公的态度有不同的看法,而负责展示的这一组立即有同学进行了反驳。这两位同学精彩的辩论展现出孩子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如此耀眼。</p> <p>  大展时,教师会适时进行简洁明了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们思路清晰,思维活跃,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专注紧张的学习态度让人赞叹。想到他们都是刚进初一的新生,不得不让人惊叹景弘中学的教学水平。</p> <p>  优雅的王亚老师带来了讲座《课堂教学的文化味​》,我们随着王亚老师进行了一次教育的文化之旅。课堂的文化味犹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是文章味、文学味、文化味的自然结合;课堂的文化味是“西窗竹阴下,竟日有徐清”,打通书本世界与课堂世界的联系;课堂的文化味是“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联系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的精神和灵魂。</p> <p>  要达成课堂的文化味,需要教师“深读”文章,“深究”文章背后的作品,“深梗”作品背后的文化;需要教学的文化创新;需要课程文化的支撑。王老师的讲述文雅隽永,同时还用各种具体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课堂的文化味,使我们对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p> <p>  下午,我们组观摩了景弘中学地理老师的集体备课​。他们刚上了一节拼教研讨课,现在进入评课环节。尽管我对地理教学不甚了解,但评课时地理老师们认真严谨、简洁明了的发言令人赞赏。评课不仅评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更重点讨论学生上课时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常规出发,解决学生的常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的作业情况,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这是真正的“学”校。接下来就是集体备新课,先由负责备课的老师说教学设计,确定抽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板书要求、小展、大展等。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听完,非常遗憾。</p> <p>  幸运的是王晶晶老师紧接着就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个人和集体备课​。王老师从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个方面出发,条理清晰地讲解了备课的内容、流程以及常见问题。使我们对景弘中学的集体备课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p> <p>  理论引领,课堂呈现,今天收获满满,但还需细细品味,结合班级实际尝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p>

课堂

学生

备课

教学

学习

文化

同学

板书

景弘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