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共情,让德育课堂更有温度</p><p>——参加龙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连碧红名师工作室送培送教有感</p><p> 龙海市榜山中心小学 许惠玉</p><p> 10月15日上午,我有幸作为龙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连碧红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工作室到港尾中心的送培送教活动。可以说,每一次参与都是一种学习,都是一种收获。连老师在会上强调了习近平主席说的“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对老师们提出几个思考:要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如何引导孩子从“批判者”转化为“反思者”,要如何渗透培养“家国情怀”?这一番话引发了我们作为思政教师的骄傲感、幸福感和使命感。</p><p> 是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温度、有灵魂、有使命的课程。那么,如何上出这门课程的“温度”,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想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 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和接纳孩子,给予学生温暖的人文关怀,从而引导学生也做到与别人“共情”,进一步做到“知行统一”。</p><p><br></p> <p>一、学会与学生共情,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p> <p> 为人师者,要有一颗跳动的教育爱心。要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只有学会与学生“共情”,这样才能很快地进入和学生相同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做到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p><p> 班上有个小男生,长得很帅,声音很好听,写字也很好看。可是,我听之前的老师交代,这是一个性格怪异的孩子,发起脾气来很可怕,让我留意一点。慢慢地,我就发现,他做事比较慢,爱丢三落四,不喜欢笑,易烦躁易暴怒,经常和同桌闹矛盾。</p><p> 那一天上午放学,我终于领略了他可怕的一面。只见他满脸通红,嘴里咿咿呀呀喊个不停,双手紧握拳头,不停地捶打自己的脑袋和胸脯。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走过去,把他拥抱在怀里,双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不停地安慰他:“孩子,没事,没事,有老师在。”在我的安抚下,他渐渐缓和了情绪。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性情急躁、爱丢三落四的他因为找不到“点对点跟踪表”,班长一直催着他交,组长又一直催着他扫地,而导致他情绪失控。他暴怒失控、自己伤害自己的样子,让我特别心疼。我不由得也想起了自己有时候工作繁忙也会烦躁不已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他,毕竟这才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啊!</p><p> 我上次写到一篇文章说“掉了门牙的笑容,融化了我的心”,其中有个孩子就是他。他就坐在前排,那张掉了门牙的笑脸,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刚好,这阶段我们学校在练习一个《你笑起来真好看》的课间操。于是,我让平静下来的他坐到我的身旁,搂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会唱音乐老师教的《你笑起来真好看》这首歌吗?”他点了点头。我笑着说:“那你愿意唱一句给老师听听吗?”他听了,腼腆地唱了起来,也笑了起来。我顺势抚摸着他的小脸蛋说:“你笑起来真好看,老师希望天天看到你开心的笑脸,以后有什么事,别烦躁,来找我,好吗?”他又笑了,露出了一排没有门牙的洁白的牙齿。</p><p> 当然,仅有的一次谈话,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个孩子的性格。在接下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特别是关注班上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我特意看了他一眼,他会意地朝我笑了笑。我也笑了,我相信我的笑、同学们的笑也会渐渐融化他的心。</p> <p>二、教学生学会共情,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p> <p> 为人师者,要有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我们主要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在这一点上,我总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又不仅仅在课堂上,它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共情,这样才能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p><p> 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到四年级的教室上书法社团课。结果,放学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拿着一张纸条找上门来了,只见上面有两种不同的笔迹,一个笔迹写着“傻子”两个字,另一个笔迹写着:“有本事就过来单挑”。很显然,这是我们班熊孩子的“杰作”。第二天一调查,居然是两个表现比较乖的孩子,他们一个说是“开玩笑的”,一个说是“闹着玩的”,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p><p> 这虽然是一个反面的教材,但却是一个教育的良机。于是,我决定临时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在课上,我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反问了他们一句:“孩子,假如别人来我们班上社团课,也在你们的抽屉胡乱捣弄,还写脏话骂你,你心情如何?”两个孩子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一个孩子真诚地说:“老师,我下课后马上去跟人家道歉。”另一个孩子惭愧地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随意恶作剧了。”我望着他们,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今天这件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如果希望别人尊重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别人。”有的说:“他们虽然犯了错,但是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有的说:“以后我们开玩笑要注意分寸,不能伤害别人。”……简简单单的一句“反问”,却能引发孩子们深深的反省。我想,这就是“共情”的力量吧!</p><p> 慢慢地,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也渐渐学会共情了。一个小女生的新买的漂亮自动笔被别人拿了,我在班上问了一句:“假如你心爱的笔也无缘无故丢了,你心情如何?”很快地,那支自动笔悄悄地物归原主了。一个小男生经常没有学习用品,那天居然准备齐全并主动借给别人,我问他,他说:“因为别人经常帮助我,我希望我也能帮助别人。”我欣慰极了,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吧!</p> <p>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所以,让我们做一名懂得共情的老师吧!一起上出有温度的德育课程,一起培养出更多懂得“共情”的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