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消了溽暑,到东湖公园健身的人又多了起来。与其说人们是在此休闲散步,倒不如说是在感受生命,热爱自然。</p> <p> 走进公园,踏上木栈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边湖里的芦苇。如果常来东湖,你就会发现,芦苇是在白露前后开花,刚绽开那一刻是幼绿,再到绛红色,寒露刚过,现在正羞涩地低垂着饱满的灰发,只静待一夜惊艳的白头。我惊诧这小小芦花颜色的变化,这一细节诠释着它对生命的认真和努力。难道不值得我们这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学习吗?</p> <p> 此时的东湖水幽深清泠,微风拂过,苇花摇摆,池水微涟。湖中虽没有莲花,面对此景,《西洲曲》中的“怜子清如水”却不由得到了嘴边。</p> <p> 晴朗的早晨,湖边黄绿的树木,塘里灰白的苇花,蓝的天,白的云,东方初升的红的太阳以及五彩的霞光统统倒映在水中,如果说初春的湖面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那么,此时的湖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了。黑色的野鸭也想为油画添上一笔 ,它悠哉地从苇荡里游出,恰游进了那只红色的太阳里,把太阳游碎,游皱了一池的霞光。镀了一层金光的野鸭似乎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气质,气宇轩昂。它“嘎嘎”放开嗓子叫了两声,响彻了整个湖面,清晨的东湖顿时变得生动起来。一眨眼,野鸭不见了,而湖水则不甘寂寞地这里蹦出一条小鱼,那边又冒出一串水泡,闲适地打发着秋日的时光。</p> <p> 走在木栈道上,随意一个角度伫立静望,东湖都是绝妙的风景。放眼东边,芦苇、湖水和远处的楼房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画面。</p> <p> 西边湿地上,是一片灰白色的苇花,芦苇茂密,已经把中间那条青石路完全遮盖起来。 此时,灰白色的苇花上依稀还有些紫色的和黄色的小花,秋风一吹,像星星,眨呀眨的;还像俏皮的孩子跟你捉迷藏;更像着装素雅的女子飘动的裙裾上的装点,秀秀气气的。</p> <p> 第一座凉亭里,白发的老姐妹们聚在一起,笑容满面,一本正经地唱着自己心中的歌:“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末了回家前还不忘嘱咐:“一天凉一天啦,赶明儿可要多穿点儿!”“知道啦,俺小孙子头天晚上都会和俺汇报明儿个的天气!”老人们的家常话语温暖且舒适。</p> <p> 木栈道上,散步的人们“摩肩接踵”。迎面碰上儿时的邻居大叔,他消失了年轻时俊朗的面容,代之为和善慈祥:“小王,出来锻炼啊?”声音依旧如儿时般洪亮。我心中涌出一种既伤感又喜悦的复杂之情,涩涩的,却又暖暖的。</p> <p> 从第二座凉亭下了栈道,走在回来的青石路上,此时草间的寒蛩也停止了鸣叫,两边的芦苇和茅草已经和人一般高,把青石路挤得窄窄的。芦苇和茅草的叶子经霜后已经变黄,其间零星开着的黄色的花是曲曲菜或曲曲菜娘子,紫色的花是铁杆蒿,散在一片枯黄中格外的娇鲜。黄菜和碱蓬都结了一串串绿色球状的果实,碱蓬棵拔得高,在青石路边的草间探出满头珠翠,眼巴巴地向人们炫耀。红荆花已黯然无色,但植株依然挺直了身子伫立在灰白的苇花里,像是在心中默默消化这季节的变化。</p> <p> 古人总是伤秋寄情 ,有诗句“闲与芦花立水边,归心客思两茫然。”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红楼梦》中也有“衰草枯扬,曾为歌舞场。”用秋的枯黄形容由盛转衰,世事无常。然而,也有不同心境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主席也有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辽阔江天万里霜。”</p><p> 草木一秋,造物主精确地安排了万物的四时,难怪浪漫倜傥的李白感叹“行乐需及春”呢。是啊!“春华秋实”是大自然赋予万物的权利更是规律。《诗经》中也有“思无邪”,从一个角度思忖,不过也就是“该干嘛干嘛”的道理,就像一支小小的芦苇认真地开花一样。只有这样,才符合自然,才能做到人生四季的舒适恬然。</p> <p> 回到东湖入口,健身回家的人们都带着一脸的微笑,一身的轻松。秋风中,路边白杨的叶子哗啦啦的像在欢唱:秋来了,秋收冬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