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稻场遗事</p><p> 碾 场</p><p> 早些年,农村稻子收割和脱粒是分开进行的。脱粒也叫打场,是在稻场完成的。先前,农村田地金贵,并没有专门的稻场,而是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爽、稻子收割较早的稻田做为稻场。每年基本都选用同一块田做稻场,每年整理时都精心地把瓦碴沙石挑捡一遍,这样打出来的粮食中沙子就越来越少,免得做饭时沙子硌牙。</p><p> 做稻场的稻田最早收割,收割完毕就开始整稻场。先是分派女社员割谷桩子,把谷桩子齐地面割干净。再派二三个有经验的男劳力,拉一个石磙,一圈圈压茬碾压,有点儿潮湿的地方,就撤些草木灰,边碾边吸收水分,一道道碾压过来,直到把场面碾压坚实平整。在准备垛谷稻垛子和稻草垛子的地方地面垫高些,周围再起一圈浅浅的水沟,防止积水。这样,这年的稻场算是修成了。</p><p> 我们小,只能跟在石磙后面打闹台儿,么忙也帮不上。</p><p> 收 场</p><p> 稻场整好,标志着大规模秋收的序幕已经拉开。大人们开始不分昼夜的抢收稻子。因水稻成熟有明显的季节限制,天气变化无常,人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男女老少全部精力投入到抢收之中。清晨带着露滴穿着小棉袄下田收割,下午抱朴子、捆捆子,身强体壮的男劳力挑起冲担,肩负起一二百斤重的稻捆子,你追我赶,一路小跑往稻场运送。因要与老天爷抢时间,才收割的稻子顾不上脱粒,先垛成谷垛子。扎谷垛子是个技术活儿,往往选派有经验的老庄稼把式来干,可以四平八稳的把谷垛子垛到二三层楼高。</p><p> 挑谷捆子上垛子更是力气和技术的双重挑战。首先扎捆子上肩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一侧扎实,手肩担起,顺势将另一头扎进,平担在双臂,上下摆动,助力上肩,一气呵成。挑起一二百斤的担子,穿行在蜿蜒曲折的田埂上,伴着尖叫声着向稻场竞跑而去。一路近则几十米,远则千把米,全程不能停歇,因为沉甸甸的稻穂经不起揉搓,否则稻粒就将被抛撒一地。</p><p> 高中毕业那年,我也曾偿试挑了一次,走了半路就坚持不了,好在有哥哥们在一傍呵护,不然真的丢人打家伙😸!大家不仅要把沉重的担子挑往稻场,还要登上连在一起的两架木梯,一步一步把谷捆子挑上垛子。现在回想起那时大人们颤巍巍地一步一步上木梯的情景,不得不为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佩!</p><p> 稻子收到稻场,上了垛,丰收基本完成了一大半。也有天不遂人愿的时候,赶上连阴雨,有的稻子不等收割就倒伏在稻田里;有的才收割完毕,正在田间凉晒,却被雨☔️淋个彻湿,再经过高温,谷子很快就会发芽,一点儿经济价值都没有。有的勉强可以打成谷,米色因发潮而变黄,我们叫“渥米”,做干饭吃锅巴,口感还不错,但做粥直接煮不粘,难以下咽。</p><p> 打 场</p><p> 人们会抢天时把稻谷收割完,垛成谷垛子,等农闲选择天晴月朗的天气,日夜加班打场。</p><p> 在小孩子的眼里,打场是个热闹而有趣的活儿。现在想起来打场的工序还真不少,先把稻捆子从垛子上扒下,拉到场上铺成厚厚的一层,两三头牛分别拉着石磙在上面一圈圈碾压,在石磙的碾压下稻穂稻草间相互揉搓,稻粒就完整地脱了下来。表面上一层脱的差不多了,再用扬叉翻抖过来,继续碾压下半场。下半场是我们孩子们最喜欢参乎的了,稻杆已被碾压得软软的,尤如地上铺上了厚厚的棉被,大家在场子里翻滚穿梭。因为怕被石磙碾伤,常常招来大人们追撵和责骂。</p><p> 牛在碾场时控制不住,有时在场子里随时拉屎,有经验的赶磙人看到牛尾巴翘起,就会快捷地抱起一团草接着,送到场外。这时孩子们会立即捂着鼻子、吐着舌头👻,跑得比谁都快!</p><p> 打谷场上,赶磙、翻场、打草腰子、捆草、垛草、收谷、扬场六七道程序,扬叉、木锨、抱板、石磙农俱也有三四样,男女老少齐上阵。</p><p> 扬场需要有风,用木锨一锨锨把稻子抛起,借风力把碎草和瘪谷吹走。记得大人还编了个故事:说是过去有个书生进京赶考,一路跋山涉水误了考期,却一直磨着主考官要补考,主考官没法,只得将此事报告给皇上。皇上笑着说,让他进来,我出道题让他答,答得好自然有赏。于是传考生晋见,皇上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大河流沙渣子在后”,明白人一听就有揶揄考生的意思。只听考生随口应对:“稻场扬谷瘪子在先”。不仅巧妙地化解了皇上的讽刺,而且把自己的品质也展现了出来,后来果然被皇上封了个官。都是戏语,博大家一笑而已!</p><p> 要说最让人念想的还是打夜场,为了赶天气往往连打几场,会干到很晚。生产队会安排夜里吃加班饭,派厨艺好的人专门做饭,主食是米饭,熬几盆菜:一盆猪🐷头肉、一盆炸鱼烩白菜豆腐、一盆五花肉焖千张,还有什么萝卜条、黄豆芽之类的素菜,因不是我最馋的,也记不真切。夜晚孩子们在稻场上躲猫戏耍,既有玩的又有好吃的期待,哪怕在草堆上瞌睡中着了,也不愿离开,就盼着从大人碗里分的一些美食。 大孩子会聪明些,偷偷的到人家菜园子里偷两棵甘蔗到厨房找做饭的换几块炸鱼就回去睡了,因为他们第二天还要上学。</p><p> 看 场</p><p> 稻子脱粒完成,需要在稻场堆放一段时间,凉晒几个太阳后,才能入仓或交国库公粮。为了防止被盗,生产队安排轮流值夜班看场。看场是个很惬意的事儿,晚饭后洗完澡,随父亲一块儿,带上一床被子一条床单,就奔稻场而去。</p><p> 打场可以延续到白露、秋分、寒露三个节气,夜晚的天气愈来愈凉,从穿单褂到穿小袄都是有的。来到稻场,用稻草铺在下面,三方用草捆子垒成匚形墙,开口对着谷堆子,上面用扬叉、木锨等农俱棚架,再盖上一层稻草,看场棚子就算搭成了。里面铺上稻草,加一床被子就是全部卧俱。仅隔着一层麻棉布单子,常常被稻草扎的痛,大人们好像全然没感觉。</p><p> 喜欢陪大人看场,一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洒满月光的场子里玩耍,看满天繁星银河,听大人讲牛郎织女各种好听的故事,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也有时候,大人会给你出出考题,让你在他大腿或肚皮上划写白天老师教的字。记得有晚看场,大约小学三、四年级光景,父亲出了一道算术题:一只母猪八个奶,走一步摆三摆,一共走了108步,问一共摆了多少摆😹?这下可把我这个“高才生”难住了!😓记得当时是没有回答上来。</p><p> 有时贪玩,想多玩会儿,父亲就讲些鬼怪故事:什么一群没长下巴穿红兜兜的小鬼儿在水边柳树上玩耍的故事,什么打鱼🐟人捞住水鬼被水鬼拖拽的故事,什么清明节鬼火蹦跳着追人的故事…听的毛骨悚然💀,连尿尿都不敢走远,赶紧钻进被窝里。</p><p> 提起稻场旧事,有着无穷无尽的乡思,虽几十年过去,童年的乐趣,依然魂牵梦绕,常入我梦境。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打谷的农耕文化已成历史,只能留在时代的记忆里。</p><p><br></p><p> </p><p> </p><p><br></p> <p>(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