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如果说姹紫嫣红的春光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那层林尽染的秋色则饱含着充实、沉静和自信。我喜爱春的柔美,更喜爱秋的豪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2020年中秋双节长假有八天,我们一家子计划用四天的时间自驾外出赏秋,这是继端午节之后,我们的第二次全家出游。此次出行的路线许多与端午之行相同,只是返回的路线不一样,为的是领略更多地域秋色的不同风貌。</b></p> <p> 我们途径的观景第一站,就是位于互助县北山的扎隆沟“Ω”隧道。为最大程度保护植被的完整性和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该公路衔接项目采取“隧桥互联、去直绕线”的设计,打造了这座全国第一的“Ω”型隧道。</p> <p> 要进入扎隆沟Ω形隧道的下行入口,须通过一座高架桥,跨过一道 500米宽的深涧。</p> <p>进入隧道后,感觉一直在螺旋式转弯下行,隧道全长2732米,从进到出转了个360度的大弯,形成了西腊字母“Ω”的形状。</p> <p> 出了隧道口,道路仍在山体外下行。图中最高最远处的高架桥就是隧道下行的出口处。</p> <p>景点附近自驾观光的车辆很多,幸好基本上未堵塞道路通行。</p> <p>下了山我们并未停留,继续前行。一直阴沉沉的天空开始露出了片片蓝天,稀疏的阳光洒落山林,使金黄的秋叶亮了起来,色彩更加鲜艳。</p> <p>大通河是互助区域青海、甘肃两省的界河,跨越百十米宽的大通河,我们进入了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天堂镇。</p> <p>天堂桥正对面路的顶端就是天堂镇的藏传佛寺——天堂寺。</p> <p>桥头一块巨石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刻着:“一步跨两省 幸福在天堂”。</p> <p>天堂镇的街面看上去很繁华,沿街商铺麟次栉比,生易兴隆。</p> <p>天黑了,我们住处对面的店铺还在掌灯营业。</p> <p>天堂镇的南拉民俗文化村。</p> <p>天堂镇的民俗展览馆。这是清晨一大早所拍,展览馆还没开门,故没能够进去参观。</p> <p> 天堂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宪宗(806一820)时期。历史上号称“黄河北部地区五大古寺”之一,盛世常住僧人800多名,号称“天堂八百僧”。在极盛时期,天堂寺有佛殿10座,经堂40座,活佛府邸17座、庄院600多处、僧舍4000余间,寺院面积1000余亩,僧众最多时有1000多人,一直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资料记载, 1956年该寺占地1500多亩,有佛殿 14座,经堂40座,僧人院落300多廓,房屋 4000多间。“文革”中该寺遭彻底摧毁,变成了一片废墟。后于 1981年获准重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天堂寺渐渐恢复了旧时的热闹。</p> <p> 实地参观中我发现,一些多层的佛殿外墙窗户只是做成了窗的外观模样,其实是封闭的实体砖墙。因没做进一步考证,其因不详。</p> <p>两位年老的喇嘛在寺院的草坪上晾晒被褥。</p> <p>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展得很开。为方便参观,寺院在后山修建了很长的栈道。</p> <p>在寺院后山的山腰间我见到了这一幕,猜想一定是喇嘛的墓冢,不同身份等级的喇嘛,墓冢的规格也不同。</p> <p>喇嘛的住舍区。</p> <p>在后山绝壁上,雕绘有好几幅彩色岩画,应该是藏族的图腾,画边虽刻有文字,但那是藏文,我没法看懂。岩画在很高的绝壁处,拉近拍摄为的是看得更清楚。</p> <p>藏传佛教的喇嘛与汉传佛教的和尚有很大的不同。喇嘛的社会地位比普通人要高,也不像和尚那样清苦封闭。在商业闹市、旅游景点、居民小区都能看见他们成群结伙悠闲的身影,并时常能见他们与市民们谈笑或同行,彼此间除了服饰不同,好像没什么区别。</p> <p>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北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有许多往返电频观光车,凡入景点观光者,无论是步行游还是自驾游,每人都要购买观光车票方可进入。景区内游人可随意乘坐观光车,不受往返和次数的限制,但只能按规定的线路及站点上下车。</p> <p>北山森林公园入口验票。</p> <p>景区内的电频观光车。</p> <p>我们选择了买票后自驾游,这样更加自由和方便。</p> <p>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湖还是那湾湖,可四周的环境与端午期间判若两个世界。群山坡地、湖光水色打破了“青一色”的中性格调,被赤橙黄绿多重色彩渲染得更加绚丽,满目的暖性色调冲淡了高原秋风的寒意,使人神清气爽,赏景兴致盎然。</p> <p>神龙潭瀑布景点</p> <p>景点的售货摊。</p> <p>景点小商贩用车运来展售的根雕、灵芝、牛羊头骨等艺术品。我没打算买,所以也不好意思打听售价。</p> <p>景点旁藏族祈福祭拜的转经白塔。</p> <p>我们自己的路边餐厅。本来我准备好了便携式折叠桌凳和阳伞,可因天冷了,没带。中秋时节,山里还真是有点儿冷,我们在后背箱里各取所需,然后便猫进车里开始享用午餐。</p> <p>这是景区主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溪,很难引起游人的注意,但沿溪而上的不远处却别有洞天。这是儿子多年前独游北山时偶尔发现的,之后他毎次来北山都会到这里看看。</p> <p>原来,这里竟然隐蔽着一个美丽的山地牧场!</p> <p>从溪口到牧场一路走来我们没有见到一个人,在牧场尽头的小牧屋也没见到牧场主人的身影,只有零散的三五头牛在牧屋周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这里是那么空旷,那么宁静,那么的美!</p> <p>青藏高原原本是牦牛的故乡,可此次秋游一路走来一头牦牛都没见着,所见到的全都是黄牛,有些令人不解。</p> <p>第三天,我们继续沿着与大通河并行的公路向上游前行。几乎行不了多远就能见到一座水电站,整条大通河上有很多座水电站,整体形成了一个梯级水电系统,为净化高原环境源源不断地奉献着绿色能源。</p> <p>这是大通河上的连心桥。像这样的吊桥,大通河上有很多,但我觉得所见到的那些吊桥都不如这座桥精致。</p> <p>大通河畔美丽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说它步步是美景毫不夸张,你甚至不用移步,只需转动一下视线,就会有一幅别样的美景映入眼帘。</p> <p>它们可不管什么交通规则。道路共享,美景同赏!或许它们是在和汽车比速度,又或许它们是在与人类比耐力。这一幕幕有趣的画面俨然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p> <p>别说动物,就连游人也有经不住路上美景的诱惑,停下车来,坐在路当中拍照留影。但这种举动非常危险,实不可取,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p> <p>这种赤裸的山体在西域高原很常见,有人说它苍凉,有人说它怪异,也有人说它丑陋,可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直率,一种坦然,一种雄浑的气势。</p> <p>如果说端午之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植物是马蔺,那这次秋游让我难忘的则是这种藤蔓植物——甘青铁线莲。初夏时节她们细长瘦弱的身影并不起眼,可秋季里的铁线莲却长满长须绒球,她们一朵朵簇拥在一起,一簇簇漫延成片,远看像一团绒,近观像一枝花,或像老翁的须髯,亦似少女的秀发,形状奇特,精致漂亮。我也不清楚这是她的花还是种子,只是觉得特别的美!据介绍,这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不过有毒的植物也有它攻毒的功能,用到恰当之处,也会是一味良药。</p> <p>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一路走来,到处都充溢着成熟、收获、喜悦的气氛。</p> <p>无人机发烧友正在燕麦地里航拍丰收的景象。</p> <p>在前往第三天住宿地门源县途中,景色依然很美。</p> <p>我们在路边收割完的空旷麦地里,竟然发现有蜂农在此驻扎放蜂,这让我们大惑不解。</p> <p>位于祁连山和达坂山下的门源县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基地,小油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每年公历七、八月份,这里油菜花盛开,无边无际,非常壮观,加上一垅垅碧绿的青稞相嵌其中,随着坡势起伏,如金波碧浪奔涌,美得令人震撼。油菜花盛开季节,这里每天要接待七八千名观光客。现在油菜和青稞都已收割,开阔的地里只剩下庄稼的短茬儿,放眼望去,仍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云雾掩映下露出的雪山身影。</p> <p>过了仙米再往前行,往门源县城有几十公里的路段正在改造扩线,一路颠簸不说,那行车扬起的灰尘使人有时连路都看不清,让人难以忍受。</p> <p>在门源县城住了一晚,第四天早歺后我们便踏上了返回西宁的归程。公路从门源到西宁,要翻越险峻的达坂山。</p> <p>达坂山属祁连山脉之一,山势陡峭、高耸入云,垭口海拔3940米。达坂山之路依山开凿,路线曲折,盘山越岭,冬春季节雪拥冰横,常有雪崩冰坍之事发生,非常凶险难行。当地民歌云:千难万险的鬼门关,难不过雪天里的达坂。</p> <p>我们在半山腰见到了一处新建的免费公厕,这也见证了这里人性化文明服务水平的提升。</p> <p>站在达坂山高端放眼望去,浩瀚的天空下,群山逶迤绵延。置身其中,只感觉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渺小。</p> <p>达坂山隧道,海拔高度 3792.75米,长1530米,是一条高科技防冻隧道。</p> <p>达坂山垭口收费站一测是高耸的奇峰怪石,另一侧则是悬崖陡壁,十分险要。过了收费站,公路便开始下行。</p> <p>都说爬坡吃力,其实下坡也不易。小车还好,若是大车尤其是重车下山也不容易。下山时,我们前方的油罐车的刹车片严重发热,以致让冷却水変成了滚滚蒸汽,像冒烟一般。</p> <p>这次赏秋之行就要结束了,几天来收获满满。青海金秋的美好印象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脑中,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