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苏州甪直古镇回到苏州,在网上预约的拙政别院酒店安顿好后,经酒店负责人推荐,首先是去狮子林,虽然狮子林离酒店不远,酒店负责人还是用车把我们送到狮子林。</p><p>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p><p>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p><p>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p><p>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p><p>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p> 见山楼:两层,倚山临水而建,此处可尽览园内山水佳景。 狮子林胜景。 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它呈凸字形,两层,上、<br> 卧云室<br>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卧云”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 <br> 小方厅东西两侧墙上有呈矩形的砖细月洞,东窗外是素心腊梅,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两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意境深远。 九狮峰:<div>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div>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br>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为狮子林众多湖石峰的代表之一,气势雄伟,涡洞纵横,玲珑奇特,妙趣横生。因有拟态的九头狮子造型而得名。峰石粉墙衬托,勾勒出峰石清晰的轮廓,左侧有次峰相配,翠竹摇曳,更显出峰石的奇曲高峻,变幻莫测。<br></div></div> 狮子林胜景。 狮子林胜景。 到狮子林更感到意外地看到顶级奇石收藏品展览。 燕誉堂堂名出自《诗经•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而无射”。<div>意为燕而娱乐、始终不已之意。燕誉堂为全园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梁上站三位神仙一位小童,有吉星高照的意思。<br></div><div>《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而名。“燕”意为安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乐。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装饰、家俱、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br></div> 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出处:一是狮子林为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其建筑名称大多与禅宗的公案有关。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代高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为狮子林主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