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讲述老照片里父母的故事)🇨🇳作者:陈丽【原创】

陈丽可心

<p>  金色的秋日,层林尽染,丰收在望!在这不同往年的秋日里,祖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习主席的带领下,打赢了一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抗击特大疫情战役。在这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党、我们的子弟兵、我们的医护人员,冒着随时都会被病毒感染生命危险,神兵从天降!奔赴救死扶伤的抗击疫情的战场。军民齐心协力,专家火线指导,短短的几个月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p><p> 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是灵魂,是中国人民福祉的中流砥柱,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则是人民群众生命的守护神!</p><p><br></p> <p>  今日,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新冠疫情的胜利时刻,我们又迎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们捧出兄弟姐妹珍藏的老照片,一同追忆父母七十年前先后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用自己所掌握医学知识和医术技能为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抢救宝贵生命的经历,分享那些老照片里的故事。</p> <p>  父亲陈梦庚是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母亲史新之则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他们都是医务人员。1947年我的父母相识与河北冀东军区卫生学校,他们同是军医二期的学员,分别是两个班的班长,共同的学习和工作机会让他们相识、相知,又同是河北一个县的老乡,他们成为好友,也萌生了爱情。毕业后随着部队南征北战的他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后来他们一同到四十六军卫生部工作,友情不断加深,一同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p> <p>  51年夏季,父母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广东棉湖。</p> <p>  父亲与他的首长袁钧哲亲如兄弟,朝夕相伴,袁钧哲伯伯亦是我的干爸。</p> <p>  父亲与四十六军卫生部的同志们组建了篮球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p> <p>  左起:1、父亲陈梦庚、2、母亲史新之、4、王枫叔叔与四十六军卫生部预防科的同志们。</p> <p>  四十六军卫生部的叔叔们,左起第一位是首长袁钧哲(我干爸),后一排中间是父亲陈梦庚。</p> <p>  1952年夏季,我父母所在部队收到了准备入朝参战的命令。7月份当时正在外地学习的母亲收到了部队首长托人捎来的信息,要她快速归队,部队准备入朝。母亲当时刚好学习结束,与7月21日赶回了驻地棉湖。当时父亲在46军137师,驻地在广东普宁洪阳镇。当时的父亲27岁,是师卫生科的股长,母亲则在46军卫生部工作。他们都将随所在单位入朝参战。</p><p> 8月10日,在部队崔文宪首长的主持下,相恋多年的父母在他们的领导和战友袁钧哲、杨贺琴、葛锡春、任淑莲、赵长雨、王枫等叔叔阿姨们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p><p> 这一天,部队举行了参加抗美援朝干部会餐,大家都参加了这次入朝前的聚餐。</p> <p>  1952年8月21日,母亲随部队由广东棉湖出发,行军十几天到达了樟木头,坐火车一星期的时间到达了安东(丹东)。部队休整,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服装。9月19日母亲随部队渡过了鸭绿江,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救护工作中。</p><p> 九月的南国依旧是骄阳似火,父亲与战友们乘火车一路北上,直奔鸭绿江。沿途车站为部队准备了饼干、开水,还有百姓把米饭、红烧肉送到了站台上。到达安东时,那里已是寒风凛冽的冬季了,战士们都换上了冬装。当地群众为部队演剧,放电影,祖国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极大的激发了战士们的士气,他们纷纷表决心,一致要求早日赴朝参加战斗!</p> <p>  照片:前排右起第一位,是我父亲陈梦庚</p><p> 入朝第二天傍晚,父亲所在的137师到达平壤北部,部队刚安扎完,师部即遭到美军敌机袭击。十几架飞机轮番俯冲,机枪扫射,投掷凝固汽油弹,瞬间,部队驻地一片火海。这次袭击给部队造成了很大损失,伤亡了40多名战士,但大部队因分散在附近的小山沟里,比较隐蔽,未被敌机发现。</p><p> 此后,部队不论行动还是驻扎都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好防空准备,如:白天不准在外晾晒衣服毛巾,单人外出找一树枝作掩护,白天不行军不整队出发,不准骑马,车辆都粘上泥土,道路都用树枝遮盖。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避开敌机的侦查和轰炸。部队的行动都集中在夜间进行,见不到任何灯光,只听到马达的轰鸣声和唰唰的脚步声。</p><p> 1953年的春节,父亲母亲在朝鲜相聚。他们一同观看了祖国慰问团的演出,在看演出的过程中,马山洞的天上飞机不断飞来,随时扔下炸弹、照明弹,演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进行着,这是我的父母新婚后相继入朝后难得的一次相聚。母亲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民的好儿女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打倒美国侵略者。”</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朝鲜战争中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专业是一名医生,多年的南征北战练就她做事果断迅速的性格,更是个要强的人。当年母亲已身怀六甲,依然不分昼夜抢救伤员,不停地忙碌,因为,当战斗激烈,伤员猛增的情况下,她和战友们连续三天三夜不离开手术台救治前线下来的伤员,志愿军总部为表彰她的精神给予通令嘉奖,获三等功,证书在大弟弟那里珍藏。</p><p class="ql-block"> 战争是残酷的,危险随时都在,身在其中的人们随时都会与死神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母亲和同是军医的战友王兰珍阿姨、司务长叔叔一同前往工作的连队,突然遇到敌机,当时周围没有可隐蔽的地方,敌机呼啸而来,一排子弹扫了过来,同行的王阿姨一下子将母亲压在她的身下,后面的司务长叔叔又将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护在我们的身上。每次母亲讲起这段惊险的故事,我都会眼里浸满了感激的泪水,她(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战友的生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当时子弹扫的非常近,幸好三个人都没有受伤。</p><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24日,母亲和她的战友肖静文阿姨分别乘坐两辆军用卡车踏上了回国的路程。母亲坐的车走在前面,在行进的路上,由于前方朝鲜人民军领路的车过桥时打开了大灯,被敌机侦查到了目标,敌军的飞机呼啸而至,疯狂地轰炸我们的车辆。一颗炸弹在军车前十米处爆炸,当时车上有两位志愿军受伤,但是车不能停下来,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继续开出了十里地。因为,有一个车轮被炸坏,车辆实在是不能前进了,只好停下来了,那位轻伤员随车上其他几位战友下车后,搭乘其他军车继续走。这时,母亲拖着六个多月身孕的身体,爬上了军车,去给那位受重伤的的志愿军叔叔包扎受伤的头部,边包扎边听到叔叔的头部咔嚓咔嚓的声响,等她包扎完毕,只听到他哼了一声就没有了呼吸。母亲也不知道那位牺牲的叔叔姓名和部队。像这样牺牲在朝鲜的战士太多了,许多人都没有留下姓名。母亲每次谈起那段经历都很痛心。接下来,母亲又搭乘其他军车继续走了两天才和与她一同出发的另一辆车上的肖静文阿姨汇合,继续赶往回国的路上。这样,她们又走了一天,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丹东,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恰好是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日。</p><p class="ql-block"> 当母亲满身血迹的出现在房东大娘面前时,那位大娘心疼得哭了起来:“闺女啊,你这是在哪里受伤了?怎么满身都是血啊?你这还怀着孩子呢。”母亲赶紧安慰房东大娘:“大娘您别担心,这些血是伤员的,我没有受伤,孩子也没有事,放心吧!”几天后,母亲随一同回国的战友们离开了丹东,去了辽宁海城四十六军留守处,母亲被安排在留守处卫生科任科员。八月份母亲回河北老家,看望了分别八年多没有见面的姥姥和家人们。这一年的11月12日,体重还不足四斤的我出生在辽宁海城四十六军留守处,取名:丽娜,四十天后,父亲从朝鲜回来看望了我们母女后,又返回朝鲜。母亲的战友们:杨贺琴干妈、葛锡春阿姨、王兰珍阿姨、田育琪阿姨、肖静文阿姨都经常帮助母亲照顾我。54年初夏母亲带着我去朝鲜看望父亲,55年一月大弟弟晓晓出生在辽宁海城四十六军留守处。那些年父亲一直都在朝鲜,停战后父亲护送伤员回过国,但是很快又回到朝鲜,直到55年秋季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p><p class="ql-block"> </p> <p>  父亲的回忆:</p><p> 1952年冬季,部队住在朝鲜西海岸元塘里,409团住在满埔。敌人趁夜晚投下两枚细菌弹,经卫生人员侦查发现在雪地上有苍蝇、蚊虫等小动物,随即召集部队组织捕打,除留下标本外一律采用火烧的方法,一共进行两天的捕打。为了做好反细菌战工作,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如果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及时向上级报告。后来部队没有发现病人,当地也没有相关疾病的流行。由于部队抓住“病从口入”这关,防疫工作也能跟上去。部队安全过冬,并在西海岸进行备战和练兵。1953年的初春就开赴前线,战备夏季攻势。朝鲜停战谈判正在进行中,美帝国主义屡屡不肯签字。我军为了争取主动权,于7月20日发动了夏季攻势,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抢占阵地。</p><p> 前线枪炮不停,仍然是飞机往返轰炸,炮火连天的战场。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将迎来战争与和平的交汇之日——1953年7月27日。据上级通知和北京广播,持续两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决定于1953年7月27日晚上实现全线停火。</p><p>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是走向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首要步骤,是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和平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胜利。</p><p><br></p> <p>  图为活泼可爱的房东女儿</p><p> 凶残的敌军虽然用炮火和飞机摧毁了朝鲜人民的村庄,但是,他们永远也泯灭不了朝鲜民族善良、乐观、豁达的天性。他们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拿出仅有的粮食款待志愿军,每当夜晚来临,能歌善舞的阿妈妮便跳起优美的舞蹈。父亲的相册里珍藏着朝鲜姐妹俩的照片,她们是父亲在朝鲜元塘里驻军时房东家的女儿。她们活泼可爱,有七八岁的样子,经常围着志愿军战士,像两只快乐的小鸟。战争使得物资异常匮乏,父亲便在回国时,为她们捎来了漂亮的苏联花布,女孩的妈妈为姐妹俩做了两件裙子,留下了这张洋溢着欢笑的照片。</p> <p>  图为父亲和他的战友与朝鲜儿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战友们在战后的朝鲜,拉琴者是我父亲。虽然仍是冬季,但是,已经离春天不远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回忆:</p><p class="ql-block"> 1955年秋季,部队刚修完营房,接到了回国的命令。全体官兵都很高兴,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了回祖国的一切准备。按上级的要求,父亲和同事们带领轻伤员回国,并在回国的途中负责伤员们的生活及治疗。他们所带的物资有大米、牛肉罐头、食品和药品,其中有30箱德国拜耳厂的代血浆,以备外伤和烧伤使用。</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战友们是随着133师的师部重点欢迎车从金川登车的,沿途受到各界人士、机关团体、大学、市民到车站夹道欢迎。当列车停下后,开始军民大联欢,先由平壤政府官员讲话,欢送志愿军回国,感谢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帝。我们表示:美帝再发动战争,我们还回来打击他。会后,在车站进行了联欢,跳朝鲜舞,唱金日成将军之歌,志愿军战歌,群众把我们这些带勋章的军官抬起来跳舞,亲切握手告别,尤其是老妈妈含着眼泪告诉我们给中国妈妈问好!我们说:阿妈妮好!祝您健康!并喊口号:中朝人民团结万岁!金日成将军万岁!*****!打倒美帝!在平壤车站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联欢,全体官兵受到了一次国际主义教育,中朝人民更加团结,友谊更加深厚。当列车刚要开进的时候,朝鲜人民群众把各种颜色的彩带交给我们一头,他们拿一头,表示中朝人民心连心的意思,彩带随着列车的启动飘起,五彩缤纷。欢送我们的声音让他留在我们心中,怀念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敬爱,怀念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阿妈妮再见了!</p><p class="ql-block"> 衷心地感谢那位不知姓名的随军记者叔叔!为我们志愿军后代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照片。</p> <p>  志愿军妈妈们回国后的合影</p><p> 左上:葛锡春阿姨(卢长山叔叔)</p><p> 右上:杨贺琴干妈(袁钧哲干爸)</p><p> 左下:史新之母亲(陈梦庚父亲)</p><p> 右下:肖静文阿姨(董 巍叔叔)</p><p><br></p> <p> 回国后的父母与战友们合影留念</p><p> 硝烟散去,我们迎来了和平的生活,开心的笑吧!祖国欢迎你们凯旋归来。</p><p> 七十年过去了,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开启民族复兴的美好征程,中国梦在我们的奋斗中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中国人民在小康社会里幸福的生活着。我们永远怀念那些为保卫祖国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你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向前!向前!</p><p><br></p> <p class="ql-block">🎀🎀陈丽与父母五十年金婚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衷心地感谢小弟弟陈明、小弟妹李青🌹🌹为我的文章提供了家中珍藏的老照片和父母保存了几十年的笔记。老照片和笔记记录了两位老人从记事起到为了求学,考入了党领导的卫生学校,跟着共产党走过枪林弹雨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救死扶伤贯穿了两位老人的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矢志不渝,善良助人是我们父母做人的准则。</p><p class="ql-block">怀念父母!感恩父母!做一个爱党爱国爱人民,堂堂正正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留言者:陈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