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安庆古八景(八首)

信园春晓

<h5>  我的故乡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二千多年前为春秋古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公元1260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800年历史,是黄梅戏之乡,国粹京剧的起源地。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br>  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先后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h5> <b>一、龙山晓黛<br><br>遥望九十二峰连,石树峥嵘欲拂天。<br>寺‏隐层岚依翠岭,霞浮远水映青田。<br>松风竹色幽笼径,瀑布平潭碧染烟。<br>身与行云齐绝顶,江山一览入吟篇。</b><br><br>注:大龙山位于我市西北距离城区10公里处。山势自西至东,绵亘起伏,秀嶂叠峙,蜿蜒似龙,故名龙山。与天柱山遥遥相对,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寺、多景。旧称“安庆府之镇山”。每当朝霞初升或雨后乍晴,远望山岳青翠欲滴,峰峦隐现,咫尺异观,晓雾如黛,五彩纷呈,遂景名“龙山晓黛”。 <b>二、百子晴岚<br><br>百子逶迤势半围,峰峦锦簇沐晴晖。<br>嶙峋怪石青狮吼,挺秀苍松玉凤飞。<br>雪瀑潭前开水镜,金鸡岭上叫天扉。<br>七仙女自山边过,一剪霞云作彩衣。</b><br><br>注:“百子晴岚”是由百子山的自然景观而得名,百子山是怀宁县境中部独秀山经洪镇逶迤而来的一片环形深山,海拔437米。群峰如簇,各具形态,主要山峰有金鸡岭、笔架山、吼天狮山、球山等。主峰西峰尖,三峰并列,统领群山,每当天气晴和,山峦挺秀,满目峥嵘;若蒙薄雾,峰顶则云烟飘渺,峰岚妖娆。若大雨初霁,峰岚一碧,飞瀑流泉,又一番境界。 <b>三、海门夕照<br>  <br>海门天柱镇江干,锁扼楚吴千里澜。<br>暮色群山霞影暗,秋风两岸棹歌残。<br>凤凰坡上新来客,南水关前好倚栏。<br>一指岩边斜晚照,涛声依旧满沙滩。</b><div><b><br></b></div><h5>注:安庆大南门紧挨盛唐山脚下,古称镇海门,门楼额“海门天柱”,表明安庆的险要。门前是安庆著名的“九头十三坡”之一的“凤凰坡”渡口,进门是“南水关”,上坡即是盛唐山“一指岩”。据《史记》载:“秦皇渡渚,过丹,此其地,日落霞光万道,浪金涌,樯帆一障,似俱从日边来”。于是将其景名为“海门返照”,旧《怀宁县志》上改称其景为“海门夕照”。</h5> <b>四、石门秋泛<br>  <br>皖河九曲水悠悠,波涌石门今几秋。<br>候鸟群歌喧草岸,归帆孤影过沙洲。<br>芦花落处三分雪,笛韵飞时一叶舟。<br>更见湖潮烟口外,向南汇入大江流。</b><div><b><br></b></div><h5>注:石门湖,在安庆城西十里,为浅山环抱一片通江湖套。《怀宁县志》载:初秋潮落,湖平如镜,夹岸蓼花,红白相间,芦苇四合,青翠中茵,鸥鹭翩翩,渔舟穿行,游人接踵,扁舟载酒,放棹山阴,谓之“石门秋泛”。</h5> <b>五、菱湖夜月<br>  <br>岸链湖珠串古城,回眸已在画中行。<br>无边月色连池碧,不尽荷香入夜清。<br>衣塚亭前怀烈士,黄梅阁下祭仙英。<br>扁舟载酒吟思远,秋水长天过雁声。</b><div><b><br></b></div><h5>注:安庆菱湖原是一片天然湖泊,以多菱得名。辛亥革命前后建成公园,后续改建,有景点夜月亭、荷曲桥、茶社、血衣亭(纪念1921年震惊全国的“六二学潮”烈士)、黄梅阁(纪念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等。每当盛夏,菱荷茂盛,花光水气,清晖娱人,渔唱菱歌,中流互答,郡人每以秋夕,扁舟载酒,延眺忘归。</h5> <b>六、大观远眺<br>  <br>亭外长江日夜流,烟波千里望中收。<br>龙山远树穿云气,皖水荒滩泊木舟。<br>书院寻幽花月老,忠祠吊古客心愁。<br>今临故垒遥回首,风雨宜城八百秋。</b><div><b><br></b></div><h5>注:大观亭遗址位于大观亭街中段山上,背倚大龙山,前临长江,境界开阔,气象雄伟,故有“大观”之名。大观亭不仅仅是一个亭,而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古建筑群。主要景点有:大节祠、余忠宣公墓、尽忠池、青阳书院、正气楼、停云舫、忠臣庙、痘神庵及完白山人旧馆等几十处。明清时期,大观亭为皖省第一名胜之区,曾与武昌黄鹤楼、江洲庾楼并称为“长江三楼”。</h5> <b>七、雁汊渔灯<br>  <br>遥望宜城对面洲,半滩荻雪半滩秋。<br>波涛浩荡来彭蠡,暮色苍茫隐鹭鸥。<br>雁影霜风河汊静,星光渔火水天幽。<br>一轮淡月悬江寺,几杵疏钟入夜流。</b><div><b><br></b></div><h5>注:这是如今唯一不在现在安庆区划内的景点(划归池州)。明清时期,安庆江面有“对面洲”,即今大渡口。洲以北南各半分属怀宁、东流县。该地芦苇茂密、河汊纵横、雁鸥翱翔,为渔舟避风之所。每当夜幕降临,无数渔灯在蒹葭中摇曳,宛然银河落映人间,故称“雁汊渔灯”。</h5> <b>八、塔影横江<br>  <br>浮屠百尺矗姿雄,直刺青天欲振风。<br>一寺迎江祈众福,双锚镇地佑年丰。<br>波横塔影分吴楚,铎响金声入桂桐。<br>两岸归舟犹唱晚,凭栏举目送秋鸿。</b><div><b><br></b></div><h5>注:安庆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历代续建,终成沿江一带名刹。寺门外有一对大铁锚,据说安庆形如船,塔如桅,锚镇之。寺内的振风塔又叫万佛塔,重楼式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24丈(61米)。各层玉石栏杆,檐角悬铃,可凭栏尽收浩渺长江。故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之誉。“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