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明:我的县长老师</p><p>原创 张明 鸿渐风 2019-03-20</p><p><br></p><p> 我的县长老师</p><p> 张明 </p><p><br></p><p> 一支红烛的火苗在夜空里轻轻摇曳,直到最后一抹光亮消逝。2019年3月11日夜,20点45分,我的老师走了!</p><p><br></p><p> 老师杨福臣,一位早期的印尼归国华侨,优秀的人民教师,永远合上了他那双睿智的眼睛,享年八十三岁。</p><p><br></p><p> 七十年前,老师随父亲告别乡梓,飘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饱经风雨和磨难。父辈勤劳勇敢的精神传承,艰辛谋生的磨砺,培养了老师诚实善良、吃苦耐劳,处事不惊的优秀品质,也铸就了老师立世的灵魂。在他归国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品质和灵魂始终绽放光芒,照耀后学。</p><p><br></p><p> 我在1964年至1967年间求学于天门县职业中学,杨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初识那年,老师28岁,壮志满怀,风华正茂。一件得体的白衬衫映衬着他英俊的脸庞和飘逸的发型,从此,我们这群青涩的少年便有了男子也容颜的感知。虽然这样的想法很小资,但政治这个怪物终究不能消灭人们对美好事物包括仪表、着装、颜值的想往。</p> <p> 老师早年受到过正规师范教育,课讲得非常棒。他讲一元二次方程,讲三角形的边角定理,这两项知识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老师总是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线段与层次图解、画辅助线、求根公式简约辩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融汇贯通。</p><p><br></p><p> 老师很注重课堂信息反馈,当堂知识未弄懂的同学,他会一对一课后辅导。老师从不打骂鄙视学生。很多学生见到老师如同老鼠见到猫,怕得要命。可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怕老师,这源于他对学生如同父兄的深爱。</p><p><br></p><p> 同学间流传着一则趣闻:七十年代中期,那时他郎已经由职业中学调往城关中学任教。有一次,老师用天门土话给学生讲直角三角形边长定理,这个知识要点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边和大于斜边”。那堂课老师有点激动,用蛮大的声音说:三角形两直边的和大于该三角形的斜边长。这是一个铁板钉钉的定理,你就是官司打到海里摸螺蛳也不会变,我可以对天发誓!</p><p><br></p><p> 那天教室前后门窗都没关,满操场的师生都听到了,有人绘声绘色讲杨福臣老师上课时跟人打赌。当然这是调侃,</p><p><br></p><p> 老师的课讲得真的很棒。时光过去了半个世纪,那宏亮的讲课声在我脑海回荡了半个世纪。</p><p><br></p><p> 老师虽然喝过洋墨水,受过师范科班教育,但他十分信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学生无论贫富、俊丑、强弱、智愚,都一视同仁。当年风波湖职中按照县里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学生需学习与劳动并举,旨在为家乡培养农业技术人才。</p><p><br></p><p> 老师与同学们整天吃住在一起,他常常是 ,刚擦干脸上的汗珠,又拿起教鞭走上讲台;刚讲完课又卷起脚腿带学生走向田边。那时每个学生分有一厢责任田(约8分地)老师总是穿梭在力小体弱学生的田间,一半的活都是老师在承担。</p> <p>天门职中64级1班同学从左至右</p><p>依次为作者、聂忠安、徐先鸽</p><p><br></p><p> 老师是学师范专业的,跟着学生一起学农业常识。比如学农田管理八要素,我们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记难背。杨老师却精练地归纳为四字口诀:这便有了农业八字宪法一点通。即:土为本原,肥为营养,水为生命,种为关键,密是密植,保是除害,管是技术,工是农机。</p><p><br></p><p> 虽然几十年没有接触农活了,老师传授的农常知识却深植于脑际。在与老师相处的日日夜夜里,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个名声显赫的归国华侨。那个年代,天门人民还不知老外是何物,总认为华侨就是外国人,现在想起来已然忍俊不禁。</p><p><br></p><p> 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在中华大地迅猛蔓延,风波湖的师生身不由已地卷入进去。我还记得当时的师生大串联,老师带我校10名学生赴北京串联,有个女生在天安门广场走失了,这下可把老师吓的不轻。诺大个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你挤我踩,口号喧天。听说当年的值勤公安每天要收捡几汽车踩落的鞋子,真是匪夷所思。</p><p><br></p><p>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失散女生后来找到了,这得益于杨老师在先一天向学生反复交待了失散后的自救办法,即牢牢记住设在北京某区某街某单位的湖北荆州地区红卫兵接待站。这个办法灵!北京之行,老师一路悉心照料,有惊无险,师生平安归来。</p> <p>1966年10月天安门师生</p><p>合影,后排右三为杨福臣老师</p><p><br></p><p> 老师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他的教学生涯,直到一九八四年放下教鞭,任天门县副县长(天门1987年8月3日才撤县建市)。分管文教卫系统工作。老师在家乡父母官任上,秉持勤政廉政作风,深入基层,体恤民情。教育系统事涉履历、资历、学历、文凭、证书、档案、晋级、任免⋯无一不是教职员工的重大关切,老师秉持勤政廉政作风,深入基层,体恤民情,坚持原则,有情操作,化解矛盾,安抚民心。</p><p><br></p><p> 八十年代未期,原初中毕业招录进天门农校的学生全部落实了中专毕业生待遇,而96名原高小毕业招录进天门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次上访要求随学校名称和办学性质的变迁而承认中专学历。老师固然对这届学生情有独钟,但仍然坚持原则,执行相关政策,向自己的学生反复开导解释,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时至今日,同学们都没有怨言,因为大家信任自己的老师。</p><p><br></p><p> 1988年初夏,因撤县建市,已转任天门副市长的老师,在去外地开会后返回天门途中,在岳口汽渡码头见一儿童落水,老师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救起儿童。《长江日报》、《南方日报》、《侨声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时间在荆楚大地传为佳话。</p><p><br></p><p> 一九八九年,老师结束了天门履职生涯,奉调武汉,任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在新的领导岗位,老师仍居功不傲,处险不惊,勤恳工作,两袖清风,为我省侨务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在八年的厅级领导岗位上,老师从未为任何亲友走关系,堪称楷模。</p><p><br></p><p>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老师步入人生暮年,满头银发。老师跌宕一生,坎坷一生。夜阑人静时,他喜爱独自漫步武昌水果湖林陰大道,静听秋虫低吟,抚摸苍老的梧桐树干,思索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p><p><br></p><p> 一个贫寒出身的少年,八十载漫漫求索路,他的大部分足迹留在了天门这片土地上,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学生,有他日夜牵挂的父老乡亲,还有他的家人。</p><p><br></p><p> 老伴李书麟退休前是武大中南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相知相伴,陪老师走过风雨人生。老师的长女Jessie yang(杨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移动广告网络公司Inmobi的中国大中华区总经理,杨娟入选福布斯"2019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次女杨飏现供职于美国西雅图著名的亚马逊公司。两个女儿人生的辉煌得益于老师良好的家风传承,老俩口引以为豪。</p><p><br></p><p> 老师晚年不幸罹患癌症,最后时刻饱受癌细胞扩散的折磨。弥留之际,师母用老师的手机召我去中南医院与老师作最后的诀别。我抚摸着老师的面庞,轻轻呼唤"老师"时,他已经不能用言语表达了,他用慈祥的眼光最后看了我一眼,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时的我早已是泪雨滂沱⋯⋯</p><p><br></p><p> 近三年里与老师交往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p><p><br></p><p> 2016年7月1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互联网让我们分別近半个世纪的师生在网上重逢。那段时间老师夫妇刚从美国女儿家回国,我与四名同学去武昌看望他,并带上"715"天门职中六七届同学五十年再聚首纪念册给老师阅看。老师居然能叫出合影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甚至能清晰地描述大部分学生当年的性格特征,这真是一个奇迹。</p><p><br></p><p> 五十年人海茫茫,时代变迁,当年风波湖畔的职中校址,麦浪翻滚的实验田,师生肩挑背扛筑起的一条红砖路早已荡然无存。可老师却一辈子将自己的学生记在心里。</p> <p>杨老师追思会:师母李书麟(中)、老师的长女杨娟(右二)、次女杨飏(左一)、作者(右一),和学生杨明菊(右三),鄢烈秀(左三)王群香(左二)合影</p><p><br></p><p><br></p><p> 时光是一柄冰冷的利剑,将人生斩为几段,没人能抗拒命运的安排。老师的一生既漫长也短暂,无论是少年时代远涉重洋谋生,还是归国教学生涯,亦或是当人民公仆的岁月,老师象焟烛一样,永远照亮别人生命的途程。</p><p><br></p><p> 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叮嘱师母丧事从简,不要惊扰省侨联领导和曾经工作过的同事,友人,还有他念念不忘的学生。他对师母说过:我的学生大都进入花甲和古稀之年,这代学生人生坎坷,生不逢时,饱经磨难,他们的人生不易,别惊扰我的学生。一心想着别人,这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最后教诲和示范。</p><p><br></p><p> 老师已远行,但老师的英灵永存。</p><p><br></p><p> 天国满山遍野的鲜花会永远陪伴着老师! </p><p><br></p><p><br></p><p><br></p><p> 2019年3月14日午夜 泣就</p><p><br></p><p><br></p><p><br></p><p> 作者简介: 张明 ,曾用名张网生。早年毕业于天门县职业中学。1970年招工进长航,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退休前在青山造船厂从事管理工作。爱好文学。曾在《长江航运报》、《海员文艺》等媒体发表文章多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