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游记~~~第三站泉都济南

寒塘鹤影

<p>  在淄博休息了一天,游览了周村古商城,品尝了周村烧饼,舒缓了旅途的劳累。15日一早直接去了济南红叶谷,可能是看惯了本溪、丹东漫天遍野的红枫和绿谷溪流,对这里的景色略有些失望,但山里的空气还是好的,并不影响人在旅途、诗在远方的心情。</p><p> </p> <p>  车进济南,出了一点小插曲,就是订的宾馆没有停车位,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各大景区停车也很难,于是迅速换了一家星级酒店,开始深度品味和欣赏姥爷的故土--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p> <p>  如果说大连是一杯五色斑澜的鸡尾酒,那济南就是一壶醇馥幽郁的老白干。被姥爷称作为济南府的这座古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柳绕泉城,素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著称,道边垂杨千万缕,人们的生活慢节奏,舒适安逸;衣冠简朴古风存,没有那种大省会的豪华和遍地豪车,街上好多俗称“电驴子”的电动车,前面覆着花花绿绿的挡风棉挂,前后座居然还有载着几岁小孩子的,在道上穿梭,这在大连是无法想象的。就像老舍先生说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地睡着,等着春风来把她唤醒。</p> <p>  济南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大明湖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面积46公顷,湖水水色澄碧,历史悠久。景区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超然亭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元好问的《临江仙》这样描写大名湖,“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只是深秋季节,荷花已凋零,虽然没有见到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但满湖中的清秋叶与湖边垂柳随风摇曳,也别有一番风情。</p> <p>  从大明湖西南门出来,一公里多的距离就是名扬世界的“趵突泉”,趵突泉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受这些年降水量的影响,趵突泉的泉眼冒水不如以往,曾出现停冒的现象。反倒是相隔不远黑虎泉的三个虎头喷涌而出的泉水力量更大一些。 由此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就像习主席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 <p>  去千佛山的时候,天有些阴沉,还好没有下雨。千佛山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开皇年间(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p><p><br></p> <p>  游兴未尽,又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宽厚里、芙蓉街和曲水亭街。据记载,老济南有着“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这些老巷子,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这里有诗、有酒、有故事,无不给予这座城市满满的文艺感。</p> <p>  一天半的时间,游览了济南的主要景点,期间吃了正宗的鲁菜,如九转大肠、糖醋鲤鱼,又品尝了有名的小吃,禾言己生煎、草帽包和大周秦记火烧。临行前又去了咋日错过的五龙潭。</p> <p>  再见,济南!17日中午于依依不舍中离开这座钟灵毓秀、喷珠吐玉的城市,它的美除了古色古香、古风古韵,也有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南人的热情友善、憨厚淳朴,会让你感受到这里“虽不是家乡,却更胜家乡”的暖暖情谊。车进入京台高速,将驶入齐鲁大地的第四站~东岳泰山。 </p><p> 寒塘鹤影于10月17日中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