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促提升,研修交流共成长——海南省小学语文卓越教师王先云工作室10月份集中研修活动

椰博小学

<p>  2020年10月17日上午8:30—11:30,海南省小学语文卓越教师王先云工作室邀请陈隆升博士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报告厅做专题讲座——《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学校指派语文学科组长及年级备课组长参加学习。</p> 专家引领 <p>  陈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堂转型。陈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p><p>一、学情分析是课堂转型的着力点。</p><p>1、学情与学情分析。</p><p>2、学情分析的着力点。</p><p>3、学习结果的分析。</p><p>二、课堂学情分析的基本路径。</p><p>1、通过书面信息呈现学情。</p><p>2、通过谈话了解内在状态。</p><p>3、通过“现场观察”获得学情信息。</p><p>三、创设合乎学情的课堂“学习活动”。</p><p>1、区别两类不同形态的学习活动。</p><p>2、从“前理解”到“深度理解”。</p><p>3、创设合乎学情的“学习活动”。</p><p>4、创设合乎学情的“关键环节”。</p><p><br></p><p><br></p> <p>  陈教授用一个故事来进一步阐释教学有效性与学情分析的深度关联。西方专门研究学习论的学者发掘了一个经典隐喻——《鱼就是鱼》。</p><p> 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总是用他们已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这个故事也说明在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在这个“鱼就是鱼”的隐喻中,青蛙是教师,鱼就是学生,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效,就必须去做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进行“新学习”之前已有哪些可能有利学习和阻碍学习的知识或观念。这里的“新学习”不仅仅是指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起始学习,也包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新环节的学习。后一个环节相对于前一个环节来说都是新的,教师的教学都涉及探查学生在前一个环节的学习状况。因此学情分析更复杂的部分是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也只有充分把握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情,教学才可能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p> <p>  学情分析是实践话语,想要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需要面对如下挑战:1、处理共同学情与个体差异的关系;</p><p>2、学情分析结果与教学措施的对应;</p><p>3、教育技术与传统分析方式的衔接。</p> 王先云校长总结 听课剪影 <p>  参加学习人员认真学习。</p> 笔记展示 <p>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笔记,会后深入思考,内化成可以用于教学的理论方法。</p> 心得体会 会后合影 <p>  这次集中研修活动,搭建了交流互动的桥梁,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师者,亦是终身学习者。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途中,我们也将保持学习劲头,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让自己成为一潭“源头活水”,我们努力着,并将一直努力……</p> <p>图文:王聪</p><p>审核:刘坚</p>

学情

学习

分析

教学

课堂

教师

知识

王先云

课堂教学

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