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10月16日,凤冈思源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在凤冈思源实验学校开展了关于《圆的认识》的数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担任授课的教师分别是思源实验学校游洪老师、土溪中心完小李红霞老师、天桥中心完小罗洪旭老师。<br> 授课中,三位老师对教学目标确认、教学重难点的定位、四维目标的设置,不约而至:三位老师都采用动手中观察、思考、总结的方法,逐步接近真理,逐步完善真理。学生经历发现的历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更值得可喜的是,三位老师还开启了学生对数学的极限思考。<br>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策略,展现了不同的风采。<br> 游洪老师采用了“动手中有思考,思考中有发现,发现中有总结”的方式,由浅入深,严密推理,构建空间概念。</h3> <h3> 李红霞老师以错误资源为切入点,展示了学生错误思考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和有针对性训练。</h3> <h3> 罗洪旭老师利用天然的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清晰流畅严谨的普通话,“另类别解”图形概念,借鉴游戏的趣味性,诠释了活跃的课堂。</h3> <h3> 说课中,三位老师分享了对教材的思考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智慧,共享了精彩,道出了遗憾。<br> 议课中,成员集团学校各代表纷纷对三节研讨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智而诚,精而妙,点在可取之处。<br> 其中,天桥完小业务负责人的“学生做,教师看;学生说,教师听;学生错,教师引”别有趣味的点评,凤冈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处负责人对数学深度思考的引领式点评,均给与会人员展现别有洞天的精彩“表演”。<br> 尤其是凤冈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业务负责人站在精、简、智的高度,既富蕴味又具深长的技巧“摹描”和智慧“勾勒”,道出了数学教育教学学习的目标和思考的方向。</h3> <h3> 活动最后,由凤冈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李文才老师给所有与会成员带来《微课制作与数学微课案例分析》的精彩讲座。讲座中,李老师从“认识微课、微课的组成、主要特点、创新要点、创作过程、课例剖析”六个方面阐述了数学微课的精髓,给与会成员拓展了知识面,呈现了制作技巧,引发了深度思考。</h3> <h3> 此次凤冈思源实验学校集团化办学数学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部署周密,安排合理。提供的舞台,既是授课老师的展示和历练,又是参与者学习和自省;既有对比中的分析和总结,又有专业的指引和拓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