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龙亢行

大圣

<p>  合肥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行11人为了解新四军第四师在安徽战斗历程,于2020年10月15日到安徽怀远县龙亢镇“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p> <p>  1940年7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进军龙亢,在此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淮上行署。行署下辖怀远、凤台、蒙城、宿南四县。1941年初,四纵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领导。行署驻龙亢期间,发动各界群众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斗争,多派武装并肩作战,刀斩匪首、奇袭县城,生擒鬼子等抗日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p><p><br></p><p>新四军第四师成立会场旧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钮湾村。</p><p><br></p><p>皖南事变后,蒋介石悍然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陇海路以南的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的7个师和1个独立旅。</p><p><br></p><p>1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2月9日,彭雪枫接到新四军军部电示:彭雪枫部改为新四军番号,主力进至涡河以南活动。2月下旬,八路军第四纵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并将原辖之第4、第5、第6旅,分别改编为第10、第11、第12旅,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p><p><br></p><p>3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政治部发布“新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彭雪枫等在“淮上防次”龙亢宣誓就职。</p> <p>革命烈士王韶</p><p><br></p><p> 王韶(1912-1944),原名王毓贞,龙亢镇后园村人(现龙亢镇龙亢村人),1918年读私塾,1921年在龙亢女小读书。1926年考入芜湖二女中,每年寒暑假返乡经常和同学排练反对封建礼教的文明戏(话剧),在龙亢城隍庙花戏楼公开演出,宣传进步思想,获得社会好评。1929年寒假,因父母当年给其订了娃娃亲,婆家要她过门结婚,她坚决反对,只身到蚌埠请律师,登报声明废除封建婚约,在龙亢震动很大,被誉为反封建礼教的女杰。1934年,王韶考入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7月,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王韶随南下学生回到安徽,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她能写善画,能歌善舞,工作积极热情,受到群众的好评。1939初,王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苏皖特委秘书。当年7月同为共产党员的丈夫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王韶在一群众家中临产婴孩又不幸夭折,她忍受着失去亲人、孩子的巨大悲痛,顽强地坚持工作。她说:我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未尽的事业。1942年,王韶被调到淮北中学任语文教员,她工作踏实,教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一丝不苟,深受师生称赞。1944年7月,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对抗日根据地淮北中学狂轰滥炸,王韶为了掩护学生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p> <p>革命烈士胡友琴</p><p><br></p><p>胡友琴(1922-1947)同志是河南省西华县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至1943年任五灵凤县东区妇救会主任。(1942年与郑淮舟同志结婚,1943年生女效民,1944年生子五一1946年生次子毛毛)1944年任洪泽县临淮关区妇联主任,参加区委。1945年至1946年9月参加北区党委轮训队学习,后任宿怀县区妇联主任、区委委员,杨集乡党支部书记。胡友琴同志在工作中不畏困难,不挑肥瘦,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守纪律。1946年秋,国民党保安团和顽匪向宿怀县进攻,宿怀县党政军组织撤离,胡友琴幼子毛毛还不满周岁,组织决定送胡友琴同志去郑淮舟老家考隐。1947年4月因叛徒出卖将胡友琴同志和不满周岁儿子毛毛逮捕入狱(在狱中,敌当着胡友琴的面,把胡友琴不满周岁的孩子毛毛残忍的迫害致死)胡友琴在狱中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受尽严打,遍体鳞伤,仍斥顽敌,后被敌人活埋于怀远学南山坡下胡友琴同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就义,时年24岁,</p> <p>原安徽省委常委:郑淮舟在“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题词。</p> <p>在纪念馆重新宣誓“入党誓词”</p> <p>龙亢镇政府宣传部长张娟娟(穿粉红衣服者)亲自为我们讲解!</p> <p>合肥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行11人在蒙城县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参观学习。</p><p><br></p><p>左起:刘荣福、孙工业、储祥林、江玲、王予安、张雪平、周沪、盛承江、袁雅新、赵东云、</p> <p>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简介</p><p>板桥集战斗纪念馆位于蒙城县板桥集镇雪枫公园内,纪念馆是为纪念板桥集战斗而建。纪念馆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100多幅图片和部分实物,同时收藏了120名将军的题字,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新四军的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四师在板桥集英勇杀敌的情形。</p><p> 历史背景</p><p> 1940年11月17日拂晓至18日下午,新四军四师五旅在师长彭雪枫指挥下,与日伪军在板桥集展开了殊死的拼杀,发生了震惊中原的板桥集抗日战斗。整个战斗历时两天零一夜,共击毙日伪军400余人,击毁敌人坦克、汽车19辆,击落日寇“九八”式358号轻型轰炸机一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新四军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p> <p>在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参观学习。</p> <p>1940年11月,彭雪枫和张震在被击落的日机残骸前。</p> <p>1940年秋,新四军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日本飞机残骸运送到国民党骑二军军部。新四军游击支队代表任泊生(左一)、国民党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中)和《大公报》驻洛代表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日本飞机残骸前合影。(梁国斌摄影)。</p> <p>板桥集战斗击落敌机残骸。</p> <p>  为纪念板桥集战斗60周年,当地政府征集了120多位老前辈的“墨宝”。因美篇限制只是部分老前辈的“墨宝”。热烈欢迎兄弟姐妹们到蒙城县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参观学习。(地址:蒙城县板桥镇雪枫公园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