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母亲12岁的照片,是65年前母亲人生中拍的第一张照片,照片早已发黄、陈旧,上面字迹已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辯认出:“十二岁的扫肓女教师刘光英”。</p> <p>母亲姊妹9人,存活下来的就剩下母亲和她的姐姐即我的姨妈,姨妈也在九岁时被一场大病夺出了听力,听不见说不清,但却冰雪聪明,她也想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识字,在那个贪困年代,贫穷人家又是残疾女孩子想向正常人一样上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每天放学后,教聋哑的姨妈识字成了母亲的必修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母亲</p> <p>教聋哑人识字不太容易,但难不倒同样聪明伶俐的母亲,12岁的母亲懂得用比照、动作等一系列形象教法来教姨妈识字。教“天”字,母亲指着天空,姨妈心领神会,就读出“天”;教“门”字就指着门,教“哭”、“笑”或“跑”、“打”等这些动词时,母亲就动作示范,做出相应的表情及系列动作……没有笔、纸,用树枝当笔,在地下写字,很快,聋哑的姨妈不仅认识还会写上6000多个汉字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母亲</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情不知怎么被传开了,听母亲讲,当时县里、公社,学校都来了不少人,现场抽查考问姨妈,姨妈全部通过,于是母亲便成了那个时代扫肓的先进典型,12岁的母亲光荣的坐到了县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座位上,在县大礼堂上做报告:“我叫刘光英,今年12岁……”母亲笑着说是有人叫她这讲的,大会后母亲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荣耀上了报纸,这是记者采访母亲时给她拍的人生第一张照片。(即本文第1张照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中唯一女性即母亲</p><p><br></p> <p>2015年回老家探亲,帮母亲整理旧物时,无意发现了这张发黄的照片。问起母亲,才知道这段尘封了60多年的往事。我当即用手机拍下,并一直珍藏着。</p><p><br></p><p>母亲能上完初中已经很不容易了,因家里太穷便缀学了,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就到街道一家服装厂做会计,再后来,由于母亲这段“光荣历史”,看似顺利却颇费周折的转到教育工作岗位,母亲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拼命的努力,把小时候的我们扔给外婆带,她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那时她和父亲双双都带班主任,还兼带语文、数学或政治课,每天一同早出晚归。母亲很有一套教学手法,几乎每学期全校最差的班级都有母亲接手,每学期必定会变为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很多家长都要求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母亲班里,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母亲的事业也迎来了她人生的辉煌期,入党、转正、提干、讲用,一次又一次出席县、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表彰大会,去当时全国学习榜样——河南典型人物焦裕禄、杨水才的家里参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苦也终于换来回报,母亲也成了那个时代教育界的楷模,我们当地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老师。</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70年代的母亲</p> <p>一年又一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母亲差不多执教完当地学校所有的级段,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学子,把她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她最挚爱的讲台和学生,直至退休……</p> <p>后记:</p><p>父母是退休老师,他们一直都很欣慰,因为他们是老师,不管大小节日,总会收到学生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打来的问候电话;</p><p><br></p><p>父母很骄傲,因为他们是老师,每一年春节,都会有一伙也当上爷爷奶奶的学生来看望他们,吃饭唠嗑,玩上一天。相聚其乐融融,场景温馨感人,这无不动情的一幕几十年来一直都在演绎着,从未间断中止……</p><p><br></p><p>父母很感动,姐姐的离逝,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母承受了无法承受的痛,于是总会有学生不定期的从不同地方开车来接他们走出去,看看大自然的山水,散散心;</p><p><br></p><p>父母很荣光,因为他们是老师……</p><p><br></p><p>一生且至今都很清贫的父母,可谁又说他们不富有呢?</p> <p>请继续欣赏:</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92mtz0?share_from=self&user_id=890745&uuid=e979c9dadf5a20b3942e6293085e65ca&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89074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704f9c8698724503f97265161a1e4bee" target="_blank">画如人生——我的父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