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点滴——3

与你彤行

<p>  幼儿园生活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是神奇的一个月,是有魔力的一个月,是给人惊喜的一个月。从懵懵的无知状态到主动要牵老师的手,从一首古诗都不会到会四五首古诗的背诵,从不爱表现到不经意间唱的儿歌。这点点滴滴是突破是惊喜是期待。这大大的突破我觉得真的要归功于幼儿园老师,不得不佩服她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些背诗唱儿歌等等等等我觉得我三年都没做到,这一个月确实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每天都期待着今天会有什么新“本事”,这一个月每天去幼儿园就像吸足了养分快速的生长,那三年后会怎样呢?</p> <p>  人们都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有了一胎的经验好像养二胎的各个方面都从容了好多,但好像也只停留在了喂养的方面,毕竟男孩女孩是有差别的,脾气性格是有差别的,期许是有差别的。养育孩子虽说是养方面有了经验这可并不代表育的方面有了切实可行的成功经验,一切还要继续摸索、学习、改进。从古代孟母三迁一系列的育儿理念到现在的各种育儿书籍,大把大把的育儿经验铺天盖地,作为头一次当父母的我们没有什么完好的经验,全部复制粘贴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各类的育儿书籍中我觉得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外写的,一类是从内写。从外写的书籍用多个案例来支撑一个道理,从内写的书籍从分析原理开始。以前喜欢那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式育儿书籍,后来觉得剖析原理的书籍仿佛更高大上,现在觉得两种相结合好像营养才均衡各有利弊各有千秋!</p> <p>  前几天参加的一个心理培训我似乎明白了学校的共性教育解决不了孩子的“个性”问题,用教育的手段解决不了心理的问题。最最盼望也是第一个盼望问题孩子变好的应该是家长而不是老师。那天的心理活动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能相拥而泣我其实是理解不了的,现在想想那位心理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指出条条框框的解决办法,但是他在帮助那位老师释放心理上的压力。这样的问题学生给老师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大家都会觉得应该是父母或孩子的压力大,但通过这个活动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们在为别人孩子抱头痛哭,可想而知这给一个在你生命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带来了什么。就像这样的三角关系问题学生、家长、老师,我们一般都会觉得父母或是孩子的压力大,有谁关注过老师呢?</p> <p>  学校是共性教育的地方,家庭才是个性教育的地方。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喜欢培训时他这里的一段话“家庭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交互影响。在父母和孩子共同创建的情境中, 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孩子的人格特质,逐渐形成孩子应对人、事、物的心智模式。”——共勉。</p><p><br></p>

老师

孩子

育儿

书籍

一个月

幼儿园

觉得

父母

心理

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