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热映,“校园欺凌”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电影中,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的胡小蝶、被恐吓侮辱殴打的陈小念,每一幅沉重压抑的画面都直击人心。痛心之余,也让我们对“校园欺凌”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p><p>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家庭教育、及法律法规等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及其解决对策做一个完整的解读。</p><p> 现实中,校园欺凌事件并非个案,它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普遍。</p><p>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据我国最高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数据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大一部分校园欺凌事件并没有走进公众的视线,因为有更多的孩子在遭受欺凌后,选择了沉默。</p><p> 现实中,有许多类似影片中的案例,甚至比影片中还要过分残忍的案例,譬如以下种种:书本被撕、眼镜被扔、水杯被摔、椅子上被恶意洒满了泥土、墨水,体育课被球砸头、楼梯间被人围堵被同学恶作剧、故意编造八卦、侮辱、孤立、被群嘲、被谩骂、被威胁、甚至是寻衅滋事和暴力。</p><p>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即无私、利他和帮助他人。反之,每个人也有恶的一面,体现在自私和无情。”</p><p> ——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p><p><b>(一)、什么是校园欺凌呢?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呢?</b></p><p> 首先,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p><p> 其次,校园欺凌主要有哪些行为表现?</p> <p>1、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p><p>2、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p><p>3、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p><p><b>(二)、校园欺凌的根源又是什么呢?</b></p><p><b>1、家庭原因</b></p><p>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校园欺凌者或受欺凌者。所有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我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p> <p> 就如《少年的你》影片中,以魏莱为首的三个欺凌者因孤立和侮辱同学胡小蝶,间接导致其跳楼自杀,她们不仅没有愧疚感反而找到下一个欺凌的对象——女主陈小念。之后开始对陈小念言语侮辱、肢体暴力(拍裸照、剪头发),她们内心阴暗和扭曲的原因可以在其家庭环境中找到根源。</p><p> <b>欺凌者魏莱:</b>她的父母对其学习要求非常严厉,但因一次高考失利,她的父亲一整年都没有跟她说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她不得不选择了复读,努力学习。但是父母的高期望、父亲的不理睬都让她的内心十分痛苦与焦躁,于是她将软弱的同学胡小蝶作为出气筒。而她惧怕陈小念将自己的欺凌行为告诉警察,也是因为怕影响高考,再次让父母失望。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p><p> <b>一个欺凌者:</b>她的父亲每天都会喝酒,喝多了就打她,她在忍受家暴的同时又不得不用弱小的身体把喝醉的父亲扛回家,她内心的痛苦、创伤与压抑也需要发泄,也是其成为欺凌者的主要原因。</p><p><b> 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一:</b>孩子犯了错不是打就是骂,打骂之后又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亲子之间缺乏温情和交流,反而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容易使孩子形成灰暗、叛逆的心理,无形中学会用欺凌的手段去征服别人。</p><p> <b>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二:</b>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纵容,过度维护,容易使孩子养成是非不分、骄横跋扈、无视他人利益的不良心理。</p><p> <b>家庭错误教育方式三:</b>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性格和人品的教育,没有教会孩子做人的底线和原则。</p><p><b>2、社会原因</b></p><p> 社会暴力影片、书籍、网络游戏等,容易引起青少年模仿,形成攻击性心理倾向;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是非观;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的缺失。</p><p>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上述“家庭—社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自卑、敏感、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自尊心强、嫉妒心强等心理,从而引发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p><p><b>那我们如何发现孩子是否遭受了校园欺凌?</b></p> <p><b>(三)、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b></p><p>“你长得这么丑,不如以后就叫陈小丑吧?”</p><p>“上课之前必须给我们买五杯奶茶,迟到一分钟就废了你”</p><p>“你如果敢告状,我们就把你的衣服扒光头发剪光,然后拍照发到网上去。”</p><p>“你不去招惹他,他为什么要打你?”</p><p>“你傻吗?别人打你,你不能打回去吗?”</p><p>“被欺负了就知道回家告状,你不会跟老师讲吗”</p><p>“我们都要忙死了,你就不能少给我们惹点事吗?”</p><p> 孩子之所以沉默,就是因为换来的结果往往是你的批评或打骂,所以他情愿不讲。</p> <p>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单方面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忽略了孩子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很容易弱化孩子的“社会角色”,导致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懂得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p><p><b> 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反校园欺凌,共建平安校园!</b></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52nGguvVli64a30kZymL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