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课稿(修改稿)<br>柳行中心 宋沂<br>一、说教材<br>《司马光》前身原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司马光砸缸》,现为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单元首篇课文,也是学生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br>二、说学情<br>从心理特点上来看:三年级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渴望独立,渴望自述。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从引领者退居二线,变成引导者,教学方式应该由带着学生学转变为引者学生学。<br>从语文学习能力上看: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20余首的古诗学习下,对古言文体的诵读,词语、诗句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学习与掌握,已经初具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于《司马光》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帮助。<br>从基本学情上看:我基于我校58名三年级学生试卷分析得出虽然他们有了一定的小古文知识储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br>1.基础知识薄弱,前后鼻音、复杂字把握不好;<br>2.关键词、重难点词语理解不足,学生不能很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意<br>3.说话条理不够清晰,语言欠简洁。<br>基于以上学情,结合本科教材特点,我设计以下目标。<br>三、说目标<br>1.1.知识与技能:我通过自学预习、小老师领读、学困生抽读、重难点生字词齐读等方式让学会认“司、跌、皆、弃、持”等生字,重点认读“瓮、庭、登、迸”后鼻音生字;通过组词记忆、结构讲解让会写“登、庭、跌”等生字,重点学写“庭、登”复杂字。<br>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录音、跟范读、对板书、练习题的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停顿,并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原文消减法给予孩子背诵支架,背诵课文。<br>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夸司马”说话训练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br>基于三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与文学素养,我将本课重难点定为文言文朗读与背诵。<br>四、说学法<br>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br>五、说过程<br>《司马光》我安排2课时5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br>第一板块:预学课文,整体感知<br>我通过三步预学法:第一步预生字词,第二步预课文;第三步预课后问题。让学生对《司马光》一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初步的了解。<br>接着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学习“司马”复姓导入课文,再通过小老师领读、学困生抽读、重难点生字词齐读等方式复读生字词,并将本课后鼻音拼音标红强调以词组形式再进行集中认读。<br>然后,通过字理分析、结构分析、组词记忆等方式重点识记“庭、登”的笔顺、结构、重难点笔画。<br>【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通过多种方式预学课文,复现重难点生字,集中突破后鼻音生字词,从而扫清诵读障碍,为下一个板块诵读教学做铺垫。<br>第二板块:渐进悟读,流利成诵<br>我先通过听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标画停顿,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检验停顿是否正确;教师出示课件,点拨学生文言文停顿一般在人物、动作后面进行停顿,学生对照停顿标画是否规范;再通过《课堂作业本》第二题停顿判断题巩固学习,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自学自悟中学会文言文的停顿。<br>接着我通过出示自读提示安排学生进行独学,让学生自己先按照停顿朗读课文,限时三分钟。<br>然后,在学生独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朗读。每个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可以齐读也可以分句朗读,限时5分钟,老师巡视点拨。<br>最后以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汇报,其他学生做小老师进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简洁、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br>【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通过学生自学、自悟,主动学习在老师录音、范读、课件的帮助下自主学会文言文停顿。同时听录音是为A类学生设计高等难度,范读是为了B类学生设计的中等难度,对照课件是为C类学生设计的低等难度,分层教学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关注班集体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小组汇报上,我设计小老师点评这一环节也是为了满足三年级学生自我表述需求。<br>第三板块:巧借注释,读懂课文<br>1.自学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将注释批注在课文中,学生利用组词法、找近义词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查字典法等多种方式说一说课文每句话的意思。<br>2.共学课文:小组组员每人汇报自己自学成功,其他组员做小老师进行点评,全部组员汇报完毕后,小组推选1名学生进行班级汇报。<br>3.小组代表汇报,非本组成员进行点评。<br>【设计意图】《司马光》这一课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句子比较简单,而且三年级孩子对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不陌生,或多或少对这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通过二年级联系上下文、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学习与训练,三年的孩子已经能自己运用多种方法解释词语意思。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可行的。在自学后我又设计了小组共学,通过以先带后朋辈互助的方式,让A类学生在小组内充当小老师以学生视角向BC类学生输入知识,既满足A类学生自我表述强烈的愿望,又让BC类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br>第四板块:搭建支架,熟读成诵<br>学生根据理解,尝试背诵。我先将课文擦去一部分:<br>戏于庭,登瓮,足跌,没。弃去。破之,水迸,儿得活。学生根据支架背诵流畅后,教师在擦去课文,只留下动词:戏 登 跌 没 弃 破 迸 活。学生根据支架再进行背诵后,教师全部擦去。教师通过支架帮助学生背诵。<br>【设计意图】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大部分孩子还是无法全文背诵,因此搭建支架尤为必要。我先擦去人物,引生背诵;当全班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后,我再擦原文只留动词,引导学生借助理解进行背诵;最后我全部擦去。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支架搭建也逐层减少。既让孩子反复背诵,强化记忆,又分解难度缓解学生对于背诵课文的惧怕感。<br>第五板块:角色扮演,感悟品质<br>小练笔,司马光砸缸,小儿得救后,大家都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br>儿童说:“___________。”<br>落水小儿说:“___________。”<br>小儿之母说:“___________。”<br>私塾先生说:“___________。”<br>司马之父说::“___________。”<br>司马光说:“___________。”<br>我会说:“___________。”<br>【设计意图】我通过小练笔,以儿童、落水小儿、小儿之母、私塾先生、司马之父、司马光和我等不同人的身份来评价一下司马光砸缸的行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br>六、说设计<br>1.板书设计<br>2.作业设计:我根据学生特点与本课重难点设计以下2项作业。<br>①书写作业:我以制作故事书签的方式,请孩子在故事书签处填上本课庭、登等学写生字。<br>②口头作业;我设计分层口头作业;你可以向爸爸妈妈流利的读/完整的背诵/有条理的讲述《司马光》的故事。<br>【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故事书签,让书写更有趣,让学生愿意写,主动写。口头作业我设计面向ABC类学生分层作业,达到个性化、生本化作业设计。<br><br>以上是我对《司马光》这一课的理解,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