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5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文旅厅2020年7月23日发布的《“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实施方案》重要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教育从大同营地出发……</p><p> 2020年大同市中小学生“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活动第三期在中秋国庆佳节之后顺利召开。10月12日上午,我们迎来了大同一中近800名师生参加为期五天四夜的研学实践活动 </p><p> 上午10时,开营仪式正式启动~</p> <p> 参加开营仪式的领导有大同一中北校校长刘彩霞,大同一中德育处副主任任彦明,大同一中初二年级级部副主任武娟,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副校长杨院继、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主任吴彦春、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梁志强、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王超颖。</p> <p>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p><p> 秋风送爽,秋意渐浓。当嘹亮的国歌声再一次回荡在绿茵操场,当疫情的阴霾终要散去,我们和着秋日丰收的节拍,隆重举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营仪式。</p> <p>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向世界充分展示出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和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同学们不但要有崇高的理想、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创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课程,包括“邂逅塞北第一村”“走进忘佛湾农场”“探访许家窑”“触摸吉家窑”“穿越土林 遇见火山”和“中国雕塑博物馆”等“游山西·读历史”主题研学线路,等待同学们去探索。通过几天的研学实践,同学们不但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更能够充分认识社会、触摸历史、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实践出真知,实干炼人才。同学们,综合实践活动是你们对自身学识和潜能的一次锻炼,祝愿大家在这里: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乐。</p> <p>大同一中级部副主任武娟讲话</p> <p> 在这秋风送爽,花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大同一中八年级近800名师生,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汇聚在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生活、体验多彩人生的有效载体,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模式,更是培养大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契机。同学们,希望通过5天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实践活动,可以开发你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你们独立生活和动手的能力;体会“在玩耍中启迪,在动手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的真谛。</p> <p> 对你们而言,这次活动是机遇,是挑战,也是对我们初二年级全体师生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历练,更是同学们增强自信、提升自律、体验快乐、感受责任的好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你们将会完成各项任务,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你们要时刻铭记:无论何时,生命安全高于天!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时刻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发扬“负重赶超,砥砺前行”的二中精神;发扬“勤学、好问、善思、多练”的学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学生。</p><p><br></p> <p>大同一中学生代表发言</p> <p>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同一中初二年级的张展。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全体同学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实践的机会,感谢实践基地的老师们给予我们热情的接待。</p><p>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将开始这次期盼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p><p> 叙本华曾言“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人生如逆旅,纵然一苇以航,我们也要行在路上,何为研学活动?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佳诠释;便是“奔然自然,实践真理”的生动写照;便是山水共天光一色,学习与远航发展”的教育创新。我们将一起共度这难忘的美好时光。</p><p> 研学活动是学习生涯中重要的部分,定能丰你知识,增你能力。让我们一起奔赴自然,实践自然。</p><p><br></p> <p>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副校长杨院继宣布此次活动正式开营。</p> <p>军事训练</p><p>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一天的军事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坚毅独立的思想,同时养成严格自律的好习惯。</p> <p>“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从大同营地出发……</p><p>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清晰完整的历史脉络,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物资源,促成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交融互通。</p><p> 此次,“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教育从大同营地出发,以大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责任情怀。</p> <p>“劳动实践 自然教育”之走进塞北第一村</p><p> 从荒芜到丰茂,一座塞北村庄,印证了发展的力量。杨家窑村如星闪耀,宽阔的街道,别墅式的新居,现代化企业,高标准设施农业等。</p> <p>研学第一课:走进同煤塔山经济园区</p><p> 在这里,孩子们了解所有工序中的“废弃物”均被消化在循环链条之内,各项目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上一个单位生产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物料闭路循环。</p> <p>研学第二课:深入牧同的生产车间</p><p> 近距离去观察学生奶的生产线,日常的牛奶、酸奶的加工过程等;体验了一下人工挤奶的乐趣。</p><p>在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体验全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挤奶设备,感受科技现代化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生们在一起讨论作为一名养殖人员每天的工作流程。</p> <p>研学第三课:兰花和木瓜基地</p><p> 同学们参观蝴蝶兰花和木瓜种植,感受现代化农业种植的魅力,并亲自动手帮蝴蝶兰除草。</p><p>活动中,不少学生认为通过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实地考察等形式,寻访家乡的本土产业,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时代的进步。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进而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飞迅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p><p><br></p> <p>走进望佛湾农场</p><p> 这里处处展现着自然的魅力,体现着劳动的重要性,学生走进农场,拥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遇见荷塘,体会周敦颐《爱莲说》中莲的高洁品质;观赏风车水车,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民俗博物馆里呈现的每一个老物件,都蕴含了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艰苦岁月;农耕文化墙上的每一个陈列物,都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成果,也让学生感悟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节约意识。</p><p><br></p> <p>研学第一课:插花</p><p>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p><p><br></p> <p>研学第二课:树叶画</p><p>变废为宝,开启智慧之门</p><p><br></p> <p>研学第三课:鸟巢搭建</p><p>感受自然的魅力</p> <p>“根祖文化 国情教育”之探访许家窑</p><p> 根祖文化是中国人传统思想里的落叶归根、认祖归宗,人们常说的寻根问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寻根溯源,长幼有序,从而正家风,立规矩。人们通过寻根来获得内心的归属感与敬畏心。</p><p><br></p> <p>研学第一课:许家窑探索古人类奥秘</p><p>穿越时空与古人类对话,寻根问祖再看今朝,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p> <p>研学第二课:了解古汉墓群,通过学习感受古战场惨烈与古代先人的生活习性。</p> <p>研学第三课:劳动教育</p><p>掰玉米活动是最锻炼学生的细心认真,体验丰收的喜悦。</p> <p>研学第四课: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p><p>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p><p>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p><p>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河曲县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有限公司、康保县文化馆、陕西省府谷县文化馆获得“二人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p><p><br></p> <p>“根祖文化 国情教育”之触摸吉家窑</p> <p> “吉家窑”依托于吉家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将其传承、发展。后期通过团队刻苦钻研,复原了唐代浑源窑的宫廷秘制釉色—茶叶末釉,并利用大同当地的陶土及矿物,创造出大同独有的多种釉色—吉家釉。</p> <p> “吉家窑”陶瓷文化以开展陶瓷科技和艺术普及为重点,体验和互动为特色的陶瓷教育;融合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陶瓷文旅;坚守传承、勇于创新,实现陶瓷文化创新发展新跨越的陶瓷设计;为传承与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不懈努力。</p><p><br></p> <p>“长城文化 地质地貌”之穿越土林,遇见火山</p> <p>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这里诡异迷离的地貌,当你走进这里,一时很难明白自己是行走在火星上还是身陷魔域仙界。</p> <p>研学第一课:穿越土林</p> <p>研学第二课:遇见火山</p><p><br></p> <p>“长城文化 地质地貌”之塞尚驿站</p><p> 在长城古堡内点燃烽火狼烟,传递军事信号,制定信号模式,设计攻防等军事特殊讯号,穿越千年体验民族融合过程中战争的金戈铁马。</p><p><br></p> <p>研学第一课:助马堡、拒门堡</p><p><br></p> <p>研学第二课:手工鞋垫</p><p>传统的民间艺术始终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其发展悠久绵长,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全球化、市场化得经济发展冲击下,在我国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流失甚至失传窘境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接触并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在熏陶中培养欣赏力,感受其民间美术魅力和珍贵价值,我们要更好地将其传承并发展下去。</p><p><br></p> <p>劳动实践之走进绿康源</p><p> 有机蔬菜也叫生态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p><p> 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简单了解蔬菜的生长,激发孩子能对新农民的认识。</p> <p>三大场馆之大同博物馆</p> <p>三大场馆之中国雕塑博物馆</p> <p>三大场馆之大同能源馆</p> <p>一座寺院之华严寺</p> <p>结营仪式</p> <p>每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宝贵又难得的经历。相信在每一位学子日后的学习历程中,都将是独特又难忘的,也将成为永久的回忆。</p> <p>学生代表发表研学感悟</p> <p>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长于海军发表讲话并宣布结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