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研员齐上阵 把脉课堂共成长——磐安县初中英语第三次青年教师研训活动侧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秋意渐浓,阳光正好</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宜丰收,宜满载而归</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br></p> <p>  为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在观课炼课论课中加快专业成长,磐安县初中英语第三次青年教师研训活动于10月15日在新城中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同课异构和评课论课,其中,同课异构环节由县中学英语教研员王芳老师和两位青年老师同台展示,全县教龄5年以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和兼职教研员袁雪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Part 1 新教师试水课•小荷已露尖尖角</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蒋卫栋老师的课堂</span></p><p><br></p> <p>  蒋老师幽默风趣,用自己的一张照片引起学生的好奇,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课主题。蒋老师用几个关键的动词将茶馆戏剧的故事串联了起来,使mind map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蒋老师利用一个清晰的timeline以及图文结合的方式,并将单词教学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进行读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酆志博老师的课堂</span></p><p><br></p> <p>  酆老师以free talk开头,带学生们回顾了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巧妙性地融入了生词和句式,为进一步的阅读扫除了障碍。</p><p> 酆老师教态大方,过程流畅,语音优美,思路清楚,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渗透。使用思维导图处理teahouse戏剧的基本要素,利用timeline介绍人物生平,指导学生适当使用连接词小组内彼此复述,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最后用</p><p>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teahouse or </p><p>coffee house?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要热爱祖国和祖国文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Part 2 教研员示范课•胸有丘壑气自华</span></p><p><br></p> <p>  值得一提的是,县中学英语教研员王芳老师亲自上阵参与到同课异构实践中。王老师本着认认真真做教研的精神,将教研工作踏踏实实扎根在课堂。她不做“隔岸观火”的听课人,不做“隔靴搔痒”的点评人,而是“身入课堂”的研究者。不仅将相关理论“说给老师们听”,将“评课意见反馈给老师们听”,更不辞辛苦、躬身示范“将课上给老师们看”。</p> <p>  王老师的课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生·动”课堂。王老师从标题中的it入手,开启学生思维。她顺着学生的步伐调整课堂节奏,灵活重组教材,随后创设问题链,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并在一系列独立思考和小组活动中完成了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构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自然渗透。真正做到了灵活性调整,及时性点拨,随时性回应,针对性发散,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的动态性生成。</p> <p>  王老师的课融合了作为教研员的理论修为和作为一线教师的实践素养。以生为本的执教理念、扑面而来的思维含量、水到渠成的课堂生成让听课老师醍醐灌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Part 3 评课议课•拨开云雾见月明</span></p><p><br></p> <p>  课堂展示之后是评课议课活动,大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最后,袁雪萍老师和王芳教研员进行了精彩的点评。</p><p><br></p><p> 袁老师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p><p>1.对时间的把控。袁老师指出,两位新老师的导入环节耗费时间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减少无效阅读,增强阅读的有效性。一堂课既要有输入,又要有产出。</p><p>2. 有效阅读注重先整体再局部,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p><p>3. 引导学生由浅至深,在思维导图和学案的帮助下,进行深层次的阅读</p> <p>  王老师认为我们的课堂要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并根据学生的步伐随时调整课堂节奏。阅读课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到内容、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其中问题链的创设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借鉴。她特别指出,读后活动是语言的输出环节,有效的输出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入作为支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帮助学生搭好语言或结构支架。另外,王老师还结合实例指导老师们如何真正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br></p> <p>  短短半天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袁老师和王老师的一席话,如宜人的秋风,吹散了困扰着我们的一个个疑问;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教学前行的路。</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路上,我们携手前行!</span></p><p><br></p> <p><br></p><p>图文/编辑:周威妮 酆志博</p><p>审核:王芳</p>

老师

学生

课堂

教研员

王老师

思维

王芳

评课

初中英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