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阅读了孔门十弟子是我感触颇深,书中提到的十位弟子,分别为:颜渊、子路、子夏、曾参、冉有、冉雍、子贡、子游、宰我、子张。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是学到了许多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在这里我主要是从讲述的这十位弟子中,提炼出孔夫子为人师的三个特点,分别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自我反思。</p><p>一、有教无类</p><p> 这里的有教无类是指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就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当代教师,更是需要拥有一颗仁者之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心怀大爱,取关注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而作为教师,我们就是他们前行路上的引领者,指路灯,更应该去为每一个家庭带去光明,带去希望,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初心。</p><p>二、因材施教</p><p> 孔子,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人,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子游和子夏都问孔子:“什么是孝顺?”</p><p><br></p><p>对子游,孔子的回答是说,现在孝顺父母,只是让他活着,有东西吃而已。如果你不尊敬父母,那么和狗与马对人的照顾有什么区别呢?</p><p><br></p><p>对子夏,孔子的回答是说,孝顺父母的时候,一直有好脸色是很难的。不是说年轻人负责干活,好酒好菜让给长辈吃就是孝顺的。</p><p><br></p><p>因为子游是个胸襟阔朗的人,而子夏是个谨慎内向的人,两人的性格不同,尽孝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关于“孝顺”的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p><p> 其实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也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p><p>三、自我反思</p><p> 一位优秀的老师,除了育人,也一直在育己。我们经常说,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直在写教案,而是一直在不断的反思。及时的反思,善于反思,才能让我们不断的进步,一个会反思的人,才能成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能从学生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正如孔子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传世名句。</p><p><br></p> <p>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孔子的精神,学习孔子的仁义,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我也会有很大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