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游太原,必游晋祠。晋祠被称为“晋源”,既是晋水的源头,又是晋国的开源之地。晋祠是太原的标志,也是“三晋”的象征。游晋祠,看新建重建的亭台楼阁、小桥水榭,犹如踱步江南;品历史遗存的周柏唐槐、唐宋古物,犹如穿梭时空。游晋祠,你还能了解许多有趣的事情:晋国为何要奉祀唐国的君主;晋祠主殿为何供奉的是水神圣母;赵光义为何非要毁掉晋阳城;晋阳城为何多丁字街;晋阳为何改名叫太原……</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公园广场</b></p> <p class="ql-block"> 晋祠坐落在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脚下,原为晋国王家家祠,北魏原址重建,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唐宋及以后所建。晋祠供奉的是唐叔虞。唐叔虞姓姬名虞,<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span>成王继位时年幼,叔叔周公旦摄政。成王与弟弟虞自幼要好,一日削桐叶为圭,说亲政后封虞唐国。周公旦问是否有其事,成王曰“戏耳”,周公旦说,“君无戏言”,于是封虞唐国国君,史称“唐叔虞”。“君无戏言”成典。</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公园楼台水榭</b></p> <p> 关于唐国,要追溯到上古时代。圣君尧生于唐,先封陶,后封唐,史称“陶唐氏”或“唐尧”。大禹继位后,“追思古圣先王”,复置唐国,供唐尧后人居住。至周成王时,唐国反叛,周公旦平叛后,让虞到唐国履职。虞效仿夏朝,施行仁政,兴修水利,国民得以休养生息,虞也成为一代明君。虞的儿子夑继位后,迁都于晋水边的晋阳(今太原),改国名为晋,奉唐叔虞为晋国开国君主,并建祠祭奠,始有晋祠。</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山门 水镜台 金人台 </b></p> <p> 晋祠坐西面东,建筑大致为三部分,中轴线上的大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圣母殿为主体部分;北部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南部有胜瀛楼、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公输子祠、十方奉圣禅寺、舍利生生塔;最古老的文物是活体文物——周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四通桥——鱼沼飞梁。</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渔沼飞梁</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上图为晋祠公园仿造)</b></p> <p class="ql-block"> 晋祠中,处处可见大唐王朝的痕迹,最著名的是唐碑亭,亦称贞观宝翰亭,亭内一通石碑,刻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并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李世民通过赞美晋祠的山水,歌颂唐叔虞的功迹,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和治国理念,同时感恩唐叔虞神佑大唐的功德,像“非亲无以隆基,非德无以启化”等治政思想,至今为从政者所借鉴。碑文以行书题刻,颇有王羲之之风。</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公园唐园</b></p> <p class="ql-block"> 李世民为何要感恩已作古千年的唐叔虞呢?</p><p class="ql-block"> 李唐家族是典型的门阀望族,血统高贵,上古先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之子、尧的"大理"庭坚(即皋陶)。庭坚以官命族,为理氏;理的后人为避难,靠采食树上的果子为生,遂改姓李。春秋时期李唐先祖为大思想家老子(李耳),西汉时为抗匈名将李广……远古的传说多存疑,有史可考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南北朝时期西魏“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唐国公",爵位由李渊父李昞承袭,后由李渊承袭 。自李虎始,李氏与“唐”挂上了关系。</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梁衡散文《晋祠》碑刻</b></p> <p><br></p> <p> 西魏北周和隋唐的皇室都是儿女亲家,隋文帝是李渊的姨夫,隋炀帝是李渊的表弟,所以李渊在隋朝依然享有唐国公的爵位。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任李渊为晋阳镇守,镇压农民起义。儿子李世民采纳晋阳县令刘文静的计谋,“逼”父李渊“晋阳起兵”,推翻了隋王朝,以爵位命名新王朝为唐。古人都比较迷信,在“晋阳起兵”前,李世民曾专程到晋祠祭拜,预测祸福,讨得先贤和上天的“示喻”后,才敢起兵造反。</p> <p><b style="font-size: 15px;"> 龙兴晋阳(晋阳起兵)雕塑</b></p> <p><br></p> <p> 大唐立国后,又牵出个古唐国属地之争。史家多认为古唐国在今山西境内,晋阳附近,而李唐将唐祖陵建在了千里之外河北邢台的隆山和尧山脚下,并称此地为唐尧的发祥地。查看有关资料得知,李姓郡望有两处,陇西李(甘肃)和赵郡李(河北),二李共同的祖先是赵国柏人侯李昙。李唐为赵郡李,祖坟在今邢台隆尧县王尹村(唐祖陵,全国重点文物),祖居地在王尹东南三里的任县新市村(我的老家)。至于此地是否唐尧故国,只有待专家考证了。如今"名人文化"盛行,尤其攀上点与先贤的关系,是很好的炒作话题。</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河北隆尧李氏文化园</b></p> <p> 晋祠有名的建筑多建于宋代,最著名的是正殿圣母殿。正殿原本供奉的是唐叔虞,北宋改扩建时,将唐叔虞移祀别祠,改供圣母邑姜,并踢庙号"慈庙"。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王后,唐叔虞的母亲。圣母殿规模宏大,四面围廊,殿前廊柱攀爬着八条木雕蟠龙,灵动活现。殿内正中塑圣母邑姜坐像,两旁塑四十二尊宦官、女官、侍女立像,雕塑人物眉眼有神,姿态自然,为“晋祠三绝”之一(不让拍照)。晋祠的木雕泥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献殿 圣母殿 水母殿</b></p> <p><br></p> <p> 晋祠正殿改供邑姜,除了邑姜是唐叔虞的母后、品貌德行皆称楷模等理由外,说法最多的是,邑姜是水神,掌管着天下江河的源泉。晋祠有三泉,善利泉,鱼沼泉,难老泉,其中难老泉是主泉,晋水从这里流出,不涸不涝,长年不息。北方少雨,旱灾连连,每遇旱情,各地的官员百姓便蜂拥晋祠,求圣母慈悲,广施甘霖,久之,圣母殿的财帛香火日益旺盛,远胜于它原来的主人,而别祀的唐叔虞祠却被冷落一旁,少有人问津。</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难老泉</b></p> <p><br></p> <p> 北宋晋祠改祀圣母,还有不同的解读,认为改祀绝非出于北方人对水的渴望那么简单。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都是有远见的政治家,灭北汉时,为什么一定要水淹火烧金阳(晋阳),毁掉晋阳城呢;重建晋阳城时,为什么要把新城所有的街巷都改成丁字街,以致现在太原堵车,还有人埋怨呢;新设的府治,为什么要舍弃晋阳、贺州、并州、金阳等旧名,而改为太原府呢;加上晋祠改祀,赐庙号等,显然,统治者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公园即景</b></p> <p> 其实,晋阳还有一个别称,叫“龙城”,是龙兴之地,上古有唐尧,先秦有五霸之首晋文公,北齐有高欢,隋朝有隋炀帝(晋王),唐朝有李渊、李世民,后唐有李存勖,后晋有石敬瑭,后汉有刘知远,北汉有刘崇,后周有郭威,或称帝称王,或独霸一方,就连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也在后汉的晋阳。 晋阳是唐尧故地,龙气太盛,又是京畿门户,北宋皇帝焉能安卧,于是毁城堵街改祀赐庙号更府名,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把晋阳的龙气截断。也许是巧合,宋以后,晋阳还真少出将相,再无帝王。不过,北敌也多从晋阳(太原)涌入,北宋皇帝被掳,北宋江山易主……</p><p> 民国初年,“山西王”阎锡山出道不久,就捐巨资修缮晋祠,是否也存有某种企图呢?</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古木</b></p> <p> 这次与檀树、老王、峰江、老船长,还有晓晖、小坦克到晋祠,是我第三次游览这处名胜,对晋祠多少有些了解。然而提笔写此小文,却颇费了一番周折。想那教科书上有一篇山西作家梁衡的游记《晋祠》,把晋祠的山川景物、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差不多都写尽了,还能写点什么呢?于是,沿着“唐”这条线,把记忆中的碎片,游览中的见闻,甚至道听途说的星星点点都拼凑起来,草成此文,供你一阅,一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