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登长城难吗?难,不然毛主席不会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上华山难吗?“华山天下险”,更难;那攀梵净山的红云顶怎么样?华山虽陡尚是山,红云顶塔立山顶,壁直陡峭,是峰,孰难孰易高下立判,尤难;倘在风雨交加下攀登则又如何?定是难上加难了。</p> <p> 登上长城的人多吗?不多,惟其不多才称好汉;上得华山的人多吗?更少,惟其少才衬托出华山之险;攀凌红云顶的人多吗?尤少,从未听说登华山有中途返回者,而登红云顶则每次都不乏其人;若一年迈七旬人登凌红云顶呢?则就少之又少了。现在就有这么一个人,以七十有三之高龄于风雨交加中攀上了红云顶,他是谁,他就是鄙人。或许有人说,登上红云顶的人成千上万,无什么可炫耀的。这我承认,世上比我强的有千千万,但还需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天下不如我的还有万万千,我仍在少之又少之列。</p> <p> 网上看到上面一段视频。对,就是这个介绍贵州梵净山景地的视频。在一个山顶上直直地凸出一坐孤峰,在这个孤峰分开的几近对称的两尖顶上分别建造了一个完全对称的小寺庙,中间又建一小桥相通,既是天造地设,又是匠心独运。它兼有桂林山水的秀美,张家界峰峦的奇特和西岳华山的陡险。看了此视频后,始而赞叹它奇而险,巧而美;继而佩服建造此寺庙和攀爬此峰者的胆量;终而决定自己也亲攀此峰,一观此寺。于是飞到贵州跟团旅游,但旅游公司拒绝70以上人上梵净山,好说歹说不答应,说是规定。无奈,只得怏怏离开。离开不到一小时,旅游公司打来电话说有两个人听说梵净山难上要退票,两个名额可转给我们(因为退票要费很多周折,他们为省事也顾不了规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人谋不如天谋,只以为登山无望了,孰料上天垂顾,遂我所愿,我喜出望外欣然答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海拨2572米,完全攀登即便是健壮人也不可能,因为有很长一段路还没路,登它比登珠峰还难(珠峰有人开了路)。我们进景区大门走老远后先乘景区专用车爬了约一个小时山,后转坐缆车升了约半小时空,出了缆车以为到达山顶,心想可仰望那两个小寺庙了,谁知一问,说还远得很,还要再登约2000个台阶。老伴一听顿时腿软,不想登了。我鼓励她说:凡事你觉得难就难,你觉得容易就容易。我们可登得慢点,登不动就歇一会。经我一鼓励,她迈腿开始登。上了不到500个台级时,她就有点走不动了,于是停下休息。继续再登几百台级后,老伴说她感觉犯病了,赶紧吃药,又休息了一会。缓过来后再登,别人一步一个台级,我们两步一个台级,过不久老伴气喘吁吁说不能再登了,再登怕出事。我知她近来多病缠身,确实难以坚持,只好让她中途返回。而我不能陪着她返回,一来我自觉还行,二来老远到此,又已爬了这么多了,如果我中途返回那岂不是登山九仞功亏几个台级?如此则上负于天,下亏于钱,与己还会留终生遗憾。所以我们只能她走她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俩在此上演了一场“半路夫妻”。</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往上登,累了歇一歇,汗了擦一擦,无意拍照,也无心旁鹜。开始还默数登了多少个台级,后来没力气数了,也就不数了,只恨为什么不把缆车再往上架设,同时也庆幸老伴亏得返回,不然再登就会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了,那才真叫个难,真叫个苦。</p><p class="ql-block"> 我登登歇歇,歇歇登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以“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自我激励,不使泄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主席的话我还真起作用,我终于登完了2000多个台阶,到了一处平地。自以为已登上梵净山之巅,可向世人炫耀我的成功了。谁知同行人说,别忙,这时也只是到了一寺院门前的一片场地,叫普渡广场,它离峰顶,即建有两个小寺庙的红云金顶还有100多米垂直高度。虽是最后一段山路,然而却是最陡、最险、最窄、最考验体力的一段路程,真正的艰险还没开始。</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令人望而却步的台级</span></p> <p> 站在普渡广场仰望红云金顶(梵净寺就建在红云顶上),孤峰耸峙,壁立千仞,网上见不少游客到此有的望而却步,有的半途返回。我登这段路时遇有一对夫妻爬不动了,那女子就打退堂鼓,说不上去了。都说华山难登,但它只是几段山路陡峭,而红云金顶犹如梵净山上又长出的一巨指,又像山顶建的一座高塔。它壁立陡直,高耸入云,从脚陡峭到顶,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用这儿最贴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噫吁嚱,危乎高哉!</span></p> <p> 从峰脚到峰顶只有陡坡没有平缓路,说是登,其实大都得攀,最险处还必须手脚并用而且得非常小心,否则不止”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手都会变山下鬼,甚至还可能拉几个垫背的,所以登红云顶除考验人的体力与毅力外,更考验人的胆量。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再对下半句”能凌红顶真英雄”。我登梵净山还偏是淫雨霏霏,浓雾蒙蒙,地上湿滑,四周朦胧,眼镜不时结层雾水,过一段必须找可松手处将它擦一下;更兼愈往上风愈大,风雨交加,冷湿并袭,其攀爬之难度可想而知。</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登顶的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最难路段既要匍匐又得攀爬</span></p> <p> 虽然难,虽然累,虽然苦,虽然险,可我还得往上攀,而且不能过久停歇,不然后面的人也不能攀了,这样我不被累死、吹死、冷死,也会被后面的人骂死。</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风雨交加</span></p> <p> 我下定决心,攀攀攀,攀攀攀,终于听到前面有人说“总算上来了”,一抬头,朦胧中看到一坐小桥横在前面,这不就是那坐连接两寺庙的小桥吗?胜利就在眼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看到那座小天桥了</span></p> <p> 当我上最后一个台级时顿时有一种当年阿姆施特朗登上月球的感觉,我真想说:这一级对人类来说是一小步,对我来说是一大步。</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峰顶风光无限</span></p> <p> 红云顶终于被我登凌了,这连我自己也感意外,毕竟我已年过七旬,何况我腿上动了两次手术,至今里面还有五颗钉子。</p><p> 峰顶上风光无限,小桥弯弯,绿草莹莹,寺庙方方对峙于一峰两顶上,四周雨雾蒙蒙,宛若仙境。令人惊叹的是:两峰顶大小几近相等,形状几近相同(船形),高低几近相平;其上分别驮有一块大石,大石又大小几近相等,形状几近相同;这边有什么那边也有什么,这边是什么样那边也是什么样,不偏不倚,无厚此薄彼,非常均衡,大自然的造物者啊!人又利用这特点分别在两峰顶建了一完全一样的小寺庙,看上去活脱脱一对“双胞胎”。人熙熙攘攘往来于小天桥上,使红云顶静中有了动,寂中增了闹,说什么锦上添花更美,岂不知景中添人也更美。有不少游客下山后说”再也不登红云顶了”,我倒是上来不想下去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曾经盛赞梵净景 如今身成景中人</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红云顶上雨雾蒙蒙,四周深不见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绕小寺庙看看</span></p> <p> 我也这辈子再不登它了。但与那些说”这辈子再也不登红云顶”的人比,同是再不登,却出于不同的无奈。他们觉得登之太难无胆敢登,我则是因年龄过大无日可登。当然,如果再让我活500年,我可以再登N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