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友谊小学图书室开放,各班同学纷纷走进了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 家庭委员会成员组织学生借书。 学生坐下来安静的品读,读到精彩之时还提笔把好词、好句、好段以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在读书笔记中,真可谓斯是陋室,唯有书香。 我校还将继续开展其他读书活动,让每个学生自觉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真正让学生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书香校园。 附校长推荐文章: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书而读”与“买书而读”</div>我喜欢看书,看好书,你呢?<br>若是有书可买,有好书可借阅,当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br>个人的力量有限,当集众人之力;个人的知识有限,当合众人之智。这大抵是读书最直白也重要的一个理由,或许也是借书的一个重要原因。<br>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曾言:“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藏书再多,也不可能包含所有,而借书正好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弥补这种不足,更何况很多穷苦人家,当时连书都买不起。<br>如今回想,大约每一个读书的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借书的经历。我年少时,家里贫穷,没有富余的闲钱买书,想读书的时候只能去借,问邻居借,问同学借,问老师借,问学校阅览室借,问当地的图书馆借。<br>借了书,自然是要还的,而且通常也不好借得时间太长。于是,每每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如饥似渴,通宵达旦而不觉累。<br>人在饥饿时,一碗白米饭吃起来亦是十分美味;人在口渴时,一杯凉开水的味道也能美如佳酿。读书亦然。无论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但凡是书,于我而言,便是美味珍馐。有的书清爽如豆腐小葱,有的书油腻如肥肉大肠,却是各得奇妙。<br>待到初中以后,每回上学前,父母都会给生活费,而我时不时从里头抠出一部分,用来买自己想看的书和杂志。至于饭菜,少吃些,吃差些,都无所谓。读书读得多了,慢慢地开始写稿,赚了稿费,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买书,从一本两本到十本百本。书这个东西似乎怎么买都不嫌多,很快,家里的书架就满了,书桌上,沙发上,枕头边,堆得到处都是。似乎有书在眼前,心里就是从容的,欢喜的,亮堂的,于是,我对买书这件事也就愈发上瘾了。<br>自己买的书和从别人地方借的书虽然都是书,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可能是花了钱的缘故,不管得不得闲,买来的书总要翻上一翻。而且那些书是自己的,读的时候要从容许多。<br>想看的时候取来一观,忙里偷闲翻上两页,不必为了方便下次再借,在约定时间内归还,紧追慢赶地读书。读书的乐趣也由此愈发明显。<br>其实,借书而读有借书而读的乐趣,买书而读有买书而读的方便,不能说哪种方式就一定胜过另一种方式。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书是用来读的,若是借而不读,或是买而不读,那么借与买便毫无意义了。<br>书籍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为了装点房子,而是为了充实内心。顺着这个方向出发,无论借或是买,都将使你行得更远、更踏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