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提升工程2.0

赴陕西师范大学培训记实 <p>  2020年10月13日,甘肃省中小学各校骨干教师代表100多人前往陕西省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信息化骨干教师集中研修”培训。5天的培训如火如荼,紧张有序,各位导师激情饱满,滔滔不绝,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层次给我们讲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智能化改革的必然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紧迫性。</p> <p>  在我们的开班典礼上,领导们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们对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作了深刻的说明,对参训学员提出了全面、中肯的建议和要求:深化认识,增强内动力;认真研修,掌握新本领;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形象。</p> <p>  张志虎老师的《能力提升工程2.0理解与行动》让我们从宏观上对能力提升2.0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给我们绘制了一个学校智能化和教师信息技能提升的框架。能力提升工程2.0在学校智能化构建的前提下更应关注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能力,关注教师信息化应用对于学校发展的促进。这种变化是质的变化,是跨越式的变化。提升工程2.0变革测评方式,努力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基于发展测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核心理念是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发展,推动实践应用和探索。引领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培训深入理解了以校为本、应用驱动、基于课堂、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含义。全面了解了2.0工程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要点以及职责分工。</p> <p>  吴积军老师的《智能化时代的学校发展》给我们在目标层面指明了方向,在智能化改变着社会方方面面的今天,对于人才教育的学校而言,就必须率先改革,超前洞察,培养有利于时代发展的助力人才。吴老师说,我们要站在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给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学校发展的方式——怎样培养人。学校不仅要改革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争做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时代讲师。</p> <p>  赵晓声老师的《教育信息化2.0与学校信息化热点》这堂讲座给我们剖析了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迅猛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要进行课程整合,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构建成果导向、全程监测评价体系等措施。通过今天的培训,让我明确的认识到了教育信息智能化必然性和迫切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培训这一系列具体举措规范的出台,为我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引导,让教师的信息素养急速提升。尽而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p> <p> 何聚厚老师的《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回归了我们的一线教学层面,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策略,帮助我们解决了在教育智能化的条件下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同时利用微课也解决了转变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的速度差异问题,最终达成了共同进步。</p> <p>李涛老师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给我们讲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信息化实践研究》,告诉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个中心不放松,有抓手,重细节,德育、智育一起抓。德育细节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智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鼓励为手段,让课题引领实践,指导实践,抓住教育智能化转型这个契机,力争打完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p> <p>  向左看,向右走。左为过去,为传统;右为将来,为创新。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消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而将来的教育教学必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王琦老师这一新的观念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学习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去培养祖国和社会需要的人才。</p> <p>  项目组专家闫洋洋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平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一种趋势,网络平台给新时代教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创造了成长的摇篮,网络研修在引领教师成长,动笔写作、上网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犹如蜜蜂采蜜,迎来满园花香! 亲历过程,体验积累,我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收获中提升。</p> <p> 二期第七小组的学员们,认真的学习场面!</p> <p> 七组的9位老师在组长王涛的带领下进行成果展示微课制作,通过讨论的场面可以看出他们自信满满!</p> <p><br></p><p>制作:王涛及二期七组的全体成员</p><p> </p><p><br></p><p> 2020年10月16日</p>

教师

教育

智能化

学校

老师

提升

发展

培训

我们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