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灌阳县观音阁乡每年农历九月初一是传说的圩日。这一天,赶圩的除本县人外,还有邻县恭城、平乐、全州、兴安和湖南人,以前,这个乡一年只有一个圩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为什么这样热闹?说来有个故事。</p><p> 不知哪朝哪代,在观音阁立强村矮山屯,有一天,不知是哪个,把一个女菩萨放在半山腰上,被一樵夫看见,樵夫好奇,把菩萨拿回家里。</p><p> 第二天,樵夫发现那菩萨在他家里不翼而飞,他砍柴经过矮山,看见菩萨又在原来的地方,他又把菩萨带回家。第三天,菩萨又回到矮山。樵夫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告诉左邻右舍,左邻右舍也这样试了试,菩萨每次都回到矮山。就这样,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p><p> 菩萨会走路的消息传开后,看热闹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九月初一这天,整个矮山村挤满了人,有拿香、纸钱在菩萨面前焚烧的,有摆贡品祭拜的,有作揖的,有磕头的,大家都求菩萨保佑能过上好日子。后来,人们捐款,在菩萨出现的草坪上修了一座庙,命名为婆王庙,菩萨称婆王菩萨。</p><p> 话说湖南桃川有一个财主,家财万贯,只有一个独子,儿子重病缠身,久治不愈,财主四方求名医,八方拜佛神,都没有治好儿子的病。</p><p> 一日财主正闷坐堂上,闻报一道人求见。道人见财主启口道:“贫道听闻贵公子有疾,可否一探?”员外正求之不得,就请道人进内房看病。看罢,道人说有方可治,他拿出一粒仙丹放入病人口中,病人慢慢苏醒,次日就好了。员外以千金重礼相送谢,道人婉言谢绝,员外又唤家人远送,道人说:“贫道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不必相送。只是来年九月初一是贫道生辰,届时请光临寒舍。”接着老道人说了地址。</p><p> 第二年九月初一,财主携带全家老幼来到观音阁,打听老道人的地址,大家都说,此地并无什么道人,只有一个婆王庙,九月初一是个祭拜的日子。财主听了才知道是神灵显圣,救了儿子的命,他带领全家老少赶赴婆王庙烧香跪拜,酬谢神灵,还捐重金装点寺庙,重塑金身。</p><p> 财主儿子重病得救和捐款谢神灵的事很快传开,赴婆王庙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就这样,从商的、唱戏的、杂耍的、耍猴子把戏卖狗皮膏药的都聚集到那里,九月初一就成一个大圩日。</p><p> 解放后,政府把庙会改成交易会,把会址迁到了乡政府所在地——观音阁。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了,农民富裕了,九月初一更热闹了。</p><p> 婆王庙原址,从立强村矮山屯村走上去约35分钟,原址建筑有部分墙体,石柱凳存在,杂草丛生,有石碑七块,完好无损,因年代久远,部分碑文模糊不清。</p> <p> 观音阁乡的婆王庙,又称为婆王殿,它地处海洋山山脉第二高峰——西山瑶族乡的盘王庙的南麓,在一座名叫莲花脊的小山脊的半山腰,与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莲花山遥遥相对。从立强村的矮山屯步行半小时即可到达婆王殿。据几位上年纪的老人介绍,观音阁乡九月初一庙会,已经流传了700多年了。以前是在婆王庙附近赶庙会的,瑶族、汉族的人都有,远近的百姓甚至广东、福建、东北、浙江等地的人都来赶庙会,最多的时候超过一万多人,婆王庙下面的缓坡田地上,曾经到处是前来朝拜上香的游客,他们是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里一切平安,小孩、老人健康平安。直到1952年之后,婆王庙庙会才迁移到现在的乡政府所在地——文明村的街上。可以说没有婆王庙,就没有现在的观音阁乡九月初一庙会。</p><p> 传说婆王庙有七块石碑,上面记载灌阳县观音阁乡婆王庙建立于同治初年,第二次重建是大清光绪五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们的亵渎行为,使她的面貌早已难现往日的尊荣,然而善存的七块石碑文字清晰,载明了婆王殿的历史,载明了婆王庙的繁荣和昌盛,也载明了人们对婆王这位瑶族始祖母近于狂热的崇拜。</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源于《今日灌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