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派传人夏学惠 妙手丹青焕眼明

尹景羽

<div><br></div>春风无语,草也披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百度点“书画名家夏学惠”,映入眼帘的各具特色的报道、专访和视频,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div>不仅如此,他的画还被人民大会堂和数不胜数的领导人、名家以及博物馆收藏,并已被有关部门决定镌刻在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城墙之上,永久供世人观赏。</div><div>前不久夏学惠艺术传记《圆梦画坛》正式出版发行暨“齐派传人夏学惠书画展,”使中国书画界掀起一股强烈的“齐派”旋风。<br><br><div><b><font color="#333333">清癯的面容,瘦削而俊朗;仙风道骨,一派学者风范;待人谦和、诚恳,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生在贫苦农家,自幼天赋异禀且淳朴厚道的著名书画家夏学惠。</font></b><br></div></div> 安逸是温柔的杀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夏学惠1948年出生在河南省沈丘县一个贫困农家,自幼饔飧不继,啼饥号寒。但他天资聪颖,老实厚道,酷爱画画,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和执着。<div>光阴流转,世事沧桑。在后来的岁月里,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无论时运多么坎坷,无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夏学惠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立志当画家的梦想从未泯灭。<br>2003年春夏之交,55岁的夏学惠与相濡以沫的老伴程芳,放弃了在家乡的安逸生活,为了自己的书画梦想,北上京华,开始了漫长的艺术苦旅。</div> 上图中为毛主席生前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右为夏先生老伴程芳 <div>“斯是陋室,唯吾独馨。”在夏老师位于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的一间陋室里,一朵朵气韵典雅的牡丹,一只只引吭报晓的雄鸡,一对对华丽绽放的孔雀,将夏学惠的画室装点得万紫千红,情趣盎然。</div><div>还有那些数不胜数的,无处摆放的各种证书,彰显了书画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艺术品格。<br></div>夏老告诉记者:“我从小天生就喜欢画画,一开始拿木棍和筷子在地上画。后来用粉笔,在家里的门上和墙上画。那时候肚子都填不饱,画画被人讥笑、嘲讽,我从不在意,更没想到放弃。上学以后,我书本的空白处都画满了。<div>但是,真正引导我走上艺术道路的是李雪鸿老师。那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李雪鸿老师从开封下放到我们学校担任美术老师,他是带我走上艺术道路的启蒙老师,他对我一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刻骨铭心。”</div> 夏学惠的启蒙恩师李雪鸿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传统功力深厚,诗书画俱佳。<div>他发现了夏学惠超群的艺术禀赋,欣赏他那种痴迷的劲头,更喜欢他的淳朴和善良。于是,李老师耳提面命,开始悉心对夏学惠进行正规的专业指导。</div><div>不仅教给他技法,还注意开发夏学惠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鼓励他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李雪鸿严谨的艺术态度、诲人不倦的学风,让夏学惠受益终生。<br>后来,在李雪鸿老师的推荐下,夏学惠在北京拜见了著名国画大师王雪涛。这个机缘,使夏学惠的艺术生涯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具有决定终生的里程碑意义。<br></div> <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b><font color="#333333"><div><b><font color="#333333">夏学惠重情义懂感恩,他常常满怀深情地说:“李雪鸿是我的启蒙老师,王雪涛是确定我艺术方向、使我艺术不断成熟的领航人。”</font>得到了大师的耳提面命,他从中悟出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真谛。</b><br></div></font></b><br>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已形成一代风范。他注重写生,尤其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情趣盎然,能表现出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的想象,最富神韵,完全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雪涛告诉夏学惠:作画之前要全面掌握对象的内在规律,画牡丹要把牡丹和芍药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分辨出他特有的特征来,要对它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等自然属性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画理。”<div>同时还要讲求“画情”、“画趣。”情和趣是画家自身的感情。中国绘画传统是注重写意的,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基本特性。<br>得到了大师的指点和教诲,夏学惠如醍醐灌顶,他从中悟出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真谛,并义无反顾,下决心主攻牡丹技法。力求在笔墨技法、构图造型和艺术境界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div> 夏学惠谨遵恩师教诲,“学画要以造化为师”,坚持在写生上下一番苦功。洛阳、荷泽、北京植物园、景山、北海,都无数次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牡丹含苞待放到遍地凋零,在那花开花落的日子里,夏学惠完全与牡丹为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牡丹在春阳夏雨、花开花谢时的种种状态,并铭刻于内心,表现于笔端,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意精神的创作和追求。 <b>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夏学惠笔耕不辍,上千幅牡丹佳作,千姿百态,无一雷同。<font color="#333333">他曾经用一首七律概括了自己的艺术感悟:学艺最忌人后行,继承传统开新风。 牡丹国色人百态, 一枝一叶总关情。”</font></b> 画前夏学惠必精心构思,“经营位置。”他说,章法布局归于立意,王雪涛老师强调意在笔先,立意就是总纲,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么去打动人。画前要有腹稿,落笔随机应变,从容取势,画后再细心推敲调整。注重神韵与自然的结合,突出自我的精神趣味。牡丹丛中,他常点缀蜜蜂彩蝶,使画面收“静中有动,动中生静”的哲理效果,可以使人获得脱俗的生命感悟。 <br>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夏学惠的牡丹画已有上千幅,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大小章幅皆成传神佳作,深得王雪涛大师的真传精髓。他还将绘画与书法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画境与书法之美交融的艺术境界。 <div>齐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许麟庐弟子、齐白石艺术馆副馆长张世鹏说:“夏学惠得到了王雪涛的真传,经过数十年刻苦磨练,形成了自己清新秀雅、天趣自然的书画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流传很广,雅俗共赏。”<br></div>《神州万年春》8尺横幅,以盛开的牡丹为主,岩石边配以水仙,迎春和苍松翠柏,并以远山相映衬,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充满生机,气势磅礴,反映纯朴的大自然之美;《百花齐放》以国花牡丹、松柏为主,配以岩石、迎春、水仙、紫藤,并照以远山,浑然天成,生机盎然,反映了和谐盛世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江山锦绣》以牡丹和锦鸡为主,配以嫩黄的迎春、淡淡的紫藤、长青的松柏、葱绿的水仙,还有燕子生命的律动,色彩明快艳而不俗、动静结合浑然天成。 <font color="#333333"><b style="">夏学惠主攻牡丹技法,但创作题材十分广泛。</b><b>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自豪感,成为继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之后,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名家。</b></font> 夏学惠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并先后有《和谐盛世》、《江山锦绣》、《雄鸣天下》等300多件作品获奖。被博物馆、艺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首都档案馆、中央电视台、外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央首长收藏的作品也有上千幅。至于政坛精英、军界将领、社会名流收藏他的作品并合影留念的不胜枚举。流传到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作品,也大受欢迎,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其传略分别被《中国艺术名家》、《艺术大典》、《国家榜样》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美术年鉴》等30余部典籍收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小康网等上百家媒体先后报道,被授予“全国百名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百杰艺术家”,“中国书画名家”,《艺坛名师》,《慈善大使》,“中国国际艺术终身成就大家”等称号。2013年12月29日被聘为《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画名家》。 <h3><br><br>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退笔如山未足珍,千锤百炼始通神。<br>夏学惠矢志不渝,苦心探索,“咬定青山不放松,”将王雪涛的雅俗共赏与吴昌硕的古朴高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熔铸一炉,为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艺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纯熟的笔墨技法,形成自己典雅大气的艺术风格。</h3><h3>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自豪感,抒发了时代的心声和画家的内心情感,成为继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之后,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名家。</h3> <br>在我党文化立国战略方针的感召下,为了全面传承和发展齐派艺术,前不久夏学惠和厉铎、张世鹏等仅有的几位齐派传人领衔,倡导筹建“中国齐派艺术联合会,”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夏学惠决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继续汲取新的营养,同时创造性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让它以不可替代的民族个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br> <br><br><br><br><br><br><div><br></div><div>”<br><br><br><br><br><br> <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