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学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530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三只眼睛</span></p><p> ①我小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位邻居是设计机器的老教授,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棵白色的小松树,那树很小,就像我童年的拳头那么大。那树是用一块乳白色的木头加工而成的,用刀从下面往上削,木皮就自然地弯曲翻卷起来,成为树的枝叶。我非常喜欢。看看房间里没有别人,我就悄悄地把小树带回了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我开始后悔和害怕起来,想把小树送回去,可是小树已经被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了。第二天上午,教授的大女儿忽然来到我家,我害怕地躲进了卫生间。客人走了,母亲把我叫出来,我知道我要倒霉了。母亲却微笑着递给我两样东西,说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一只上了弦就可以跳跃的铁皮小鸡,还有一本图画书!客人根本没有和母亲提到我偷人家小松树的事情。我松了一口气,不明白人家为什么送我礼物。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教授的用心,我很感动,但这感动迟到了好多年。</p><p> ②如今想来,他们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p><p> ③我小时候很少能吃到块糖,但我的姐姐很有办法,那会儿她是小学生,我只有五岁。大人们不在的时候,她将家里的白砂糖放到一个大铜勺里在炉火上加热,等糖熔化以后,再将它们倒在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自然地流淌成云彩一样的形状,趁糖还没有完全凝固,她用刀画上小格子,以便一会儿分着吃。那糖是琥珀色的,不但甜,还有一丝很香的糊味儿。有一次她又在做糖,我为了看清楚她的“工艺过程”,就搬了一个小凳子站了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从凳子上翻倒下来,前额磕在凳子角上,流了很多血。至今,我的两眉之间还有一道小疤。这小疤是我馋嘴的纪念,也是我好奇的纪念,但它也是我今天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p><p> ④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因为那是一种财富。</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三只眼睛》阅读题目:</span></p><p> 1.“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围绕“童年的记忆”,作者追忆了哪两件事?</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2.读了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第三只眼睛”的含义。</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3.教授是怎样看待“我”拿走他的小松树这件事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情节试着描述一下教授当时的心理活动。</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4.第②段说教授“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请你说说教授的“宽容”和“细心”具体体现在哪里。</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5.第③段详细了描绘了姐姐制糖的过程,有同学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细致地描绘,你认为呢?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横线上。</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6.回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假如那篇文章中的“爸爸”就是张之路,他会如何处理孩子把贵重的木雕送给好朋友这件事?请你设想一下。</p><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530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壮族“干栏”</span></p><p>①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p><p>②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p><p>③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p><p>④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p><p>⑤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p><p>⑥ 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p><p>⑦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题2】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第②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C.第④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题3】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题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