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看惯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是否会想去这样的一个地方,那里小桥流水、白墙黑瓦。</p> <p>现实中的周庄是美丽的,但是在画里的周庄更有着另一种美。</p> <p>最初知道周庄,是从陈逸飞的油画上,那一瞬,我真有惊艳的感觉,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p> <p>我不知道,是周庄给了陈逸飞艺术的灵感,还是陈逸飞用画笔点化了周庄,只感叹,在红尘纷扰的今日世界里,竟还有这样美的所在。</p> <p>于是,我分别去过六、七次周庄,去尽情发现她的画意。我用镜头去创作,将照片变成画。</p> <p>周庄古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要画江南水乡,画里的周庄就最有代表性了。</p> <p>周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p> <p>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p> <p>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p> <p>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p> <p>据说周庄得以被发现,陈逸飞和杨明义是功不可没的。偶然一次,在别人桌子的玻璃垫板下,他发现了一张陈旧泛黄的老照片,上面的水乡风景却令他不由得怦然心动。</p> <p>于是,他拿着这张老照片四处打听,却无一人知晓是何地方。杨明义仍不死心,照片中的水乡越来越强烈地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终于,有一位不知名的农民随口说了一句:“那是周庄呀!”</p> <p>八十年代初,杨明义携刚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神奇之旅。第一次走进周庄,陈逸飞便一头迷醉在这片给他带来幸运的水乡美景里其乐陶陶。</p> <p>当时的周庄,唯一有点现代气息的建筑便是那幢水泥材质的邮电局,陈逸飞与杨明义便爬上邮电局平坦的屋顶,如饥似渴地收录着画家眼里每一寸感动的画面,尤其是一圆一方的双桥,陈逸飞更是情有独钟。 </p> <p>就这样,掩映在深闺里的周庄,被两位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发现,从而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宣传,由此演绎成为如今中国的第一水乡,追求完美的陈逸飞虽然故去,他却永远活在故乡的回忆里,活在他钟情的水乡世界中。</p> <p>现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画布中陈逸飞的八十年代的周庄来感受现如今开发后的周庄,时代在改变,我也用相机作画,唯有不变的就是那一幢幢不变的建筑和流水。</p> <p>《周庄》巨作,是吴冠中创作生涯的压卷之作,长度近3米,是目前出现于市场上其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p> <p>在研究吴冠中创作脉络与风格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且来源于亚洲著名私人收藏,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周庄》创作于1997年,当时的吴冠中已是78岁的高龄,这样大尺幅的创作并非易事,因此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的象征。</p> <p>这么多名画家对周庄都情有独钟,我这个画意摄影风格的爱好者当然不甘落后。我这次选择了在水乡里面住,拍她的夜景,拍她的晨曦,我要从多个角度去表现她。</p> <p>其实江苏有三座有名的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论小桥流水,论文化民居,它们几乎平分秋色。然而,只有周庄幸运地被吴冠中、陈逸飞等丹青妙手选中,以一幅烟雨蒙蒙的双桥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中国第一水乡。</p> <p>狭窄的水巷是周庄的一大特色。两条如梭般细长的小船相会,船家要凭精湛的技术才能安全通过。</p> <p>1999年4月7日,周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通过了国内专家认证。在认证会上专家们一语道破了天机:“江南水乡古镇周庄自古以来,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积累了与水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成为江南水乡以水成市、以市兴镇的典型。</p> <p>至今,周庄古镇区还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水乡风貌:‘井’字型的水系、传统的建筑格局和纯朴的民俗风情,为人类水乡古镇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p> <p>《雨夜周庄行》 灯昏昏, 衰退夜, 踯躅水乡巷陌, 烟雨有力被风欺, 透骨寒。 谁家箫声咽? 相顾偏又无语, 风姿照旧花间老, 情怎了?</p> <p>周庄,怎会令我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