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好,欢迎来到诗巷,这是我们《格律诗创作精,带你玩转格律诗词》课程的第四章内容。</h3></br><h3>上一章我们主要讲了格律诗中的几个平仄方面的忌病,今天这一节我们来讲解格律诗中的特殊情况,也是它的一个难点——格律诗的拗救。</h3></br><h3>一、何为格律诗之“拗”“救”</h3></br><h3>01、拗</h3></br><h3>所谓拗,也就是指格律诗中不合乎固定、常规平仄规律的字,比如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么相应的,我们将格律诗中含有拗字的句子,称之为“拗句”。</h3></br><h3>在格律诗产生之前的古体诗,就多由拗句构成。</h3></br><h3>02、拗救</h3></br><h3>既然有“拗”,那肯定就需要去将它进行一个补救,我们把对拗字(句)采取的补救措施就叫做拗救;比如以平声来补救用了仄声的拗字。</h3></br><h3>那格律诗中的拗句有几种形式,又有哪些方法去补救呢?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h3></br><h3> <h3>二、格律诗之“拗救”方法(规律)</h3></br><h3>概括来讲拗救都是遵循“平拗仄救,仄拗平救”这一规律,而且只能本句自救或下句救上句,不可上句救下句。</h3></br><h3>拗救分为单拗和双拗两种,单拗针对于本句而言,双拗则针对于上下两句而言。</h3></br><h3>01、本句自救</h3></br><h3>本句自救属于单拗形式,一般都是韵句的第一字拗,第三字救;第三字拗而第五字救;这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孤平而救,我们上一章在讲孤平的时候有提到,当句中遇到孤平情况时,就可通过本句自救来避免。</h3></br><h3>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复愁十二首》其三:</h3></br><h3>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h3></br><h3>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h3></br><h3>韵句:故园今若何?仄平平仄平</h3></br><h3>此句正格为:平平仄仄平,但是诗中的却是第一字用了仄声,如果第三个字也用为仄声则成为仄平仄仄平,这时候就造成孤平而犯了格律诗的大忌,所以作者用平声“今”字来救了第一仄音字“故”,避免了孤平。</h3></br><h3>再次强调会造成孤平的两个句式:</h3></br><h3>五言:平平仄仄平</h3></br><h3>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h3></br><h3>在七言诗中救法同上面一样,只需要用第五字去救第三字即可。</h3></br><h3> <h3>02、可不救的小拗</h3></br><h3>所谓小拗就是白脚句(不押韵句子)第三(五)字为仄声,即五言“仄仄仄平仄”,七言“平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种形式也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果要救,</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