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情(衣食住行篇)

烟雨江南

<p>西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独特的高原位置和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人克服高原反应前往观光。今年金秋假日千里迢迢来到西藏,觉得新奇又神秘,也圆了自己“走遍中国直辖市和各省、自治区内至少一个地方打个卡”的梦想。</p> <p>(杭州女孩拍的写真)</p> <p><br></p><p>【衣】</p> <p>藏族男性服装分为劳动服饰、礼服、武士服三种,女性服装在节日和重大活动时着装隆重,佩戴上全部首饰和珠宝。藏袍一般都是有袖子的,但多数只穿左边的袖子,因为藏区气候复杂,每天早晚温差大,平时穿一个袖子,冷时将另一个袖子套上,热时两个袖子都解下来。</p> <p><br></p><p>无袖式藏袍</p><p>也有些地方如林芝地区的藏族同胞穿无袖式藏袍。</p> <p><br></p><p>街上的年青僧人,双背包也是绛红色。看到僧人也玩手机,也逛街买东西。</p> <p><br></p><p>戴帽子防晒的僧人</p><p>图片背景是布宫所在的红山脚下,白色梯子是用石灰画上去的,反映一种藏族文化:为去世的亲人搭建通往天堂的天梯,并将心愿及祈福传递到天上。</p> <p><br></p><p>穿汉式针织衫的藏族女士</p><p>听见她正在讲藏语,所戴的耳环和戒指都是藏式的。</p> <p><br></p><p>藏医院门前喝奶茶的女士,穿的藏装上衣和裙子是分开的,这种穿着在西藏很普遍。她头上戴的是藏区喜闻乐见的绿松石,还有红珊瑚或者是玛瑙,手上带着戒指、手链,不知旁边的宝马车是不是她开过来的。想必她今天已经去过大昭寺转经或朝圣,因为藏民喜欢戴上藏饰去参加活动,那样显的更加庄严恭敬,也显得人精神焕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节日中盛装的藏族同胞</p><p class="ql-block">男装潇洒、女装秀丽。他们所佩戴的藏饰渗透着藏文化的远古与神秘,是生活的必须品。节日或集会时,藏族男女老少都喜欢全副武装从容上阵,用藏饰打扮自己,远没有那份矜持和造作。透过这些特色的藏饰,你是否能感受到他们那份天然的淳朴、可爱的浪漫和突出自我的个性呢。(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以前传统游牧生活中,藏族人需要将全家几代人累计的财产转化为方便携带的珠宝首饰披挂在身上,方便他们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而且变现也方便。所以藏饰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不仅仅是美的象征,也是财富的明证,可以根据人们佩戴首饰的数量,看出家庭的富裕程度。</p><p class="ql-block">据报导,现在西藏牧民平均每户养100头牦牛,一头价值两万元左右,新鲜牦牛肉每斤50元,三斤多鲜肉可做一斤牦牛肉干,很多养牦牛的牧民早已是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养普通牛和羊的牧民收入也不菲,一只羊可卖二千元左右,挖虫草的藏民收入更高。所以藏族人民有足够的钱购买喜欢的珠宝首饰,每当集会和婚礼的时候会全部佩戴在身上,各种藏饰令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拉萨的集市中有很多并不贵的藏饰出售,也能为藏服增添富有特色的光彩。</p> <p><br></p><p>天珠原产自西藏,材质是非金属放射性较强的玛瑙。西藏人认为天珠是最好、最宝贵的护身符,很多人随身佩戴或供奉在家中作为镇宅之宝,天珠在西藏非常火。</p> <p><br></p><p>【食】</p> <p>拉萨最有名的网红餐厅当然是“玛吉阿米”,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但东南角却有一栋黄色的小楼。相传三百多年前,微服出宫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女孩玛吉阿米就是在这个小酒馆相遇,这里遗留着他们之间的传说。 </p><p>“住进布达拉宫,</p><p>我是雪域最大的王。</p><p>流浪在拉萨街头,</p><p>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p><p>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p><p>自恐多情损梵行,</p><p>入山又怕误倾城。</p><p>世间安得双全法,</p><p>不负如来不负卿。”</p><p>仓央嘉措的诗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大家也对玛吉阿米充滿了好奇。</p> <p><br></p><p>二楼餐厅入口处中有“玛吉阿米”的画像,当然,那只是一幅概念性的图画。“玛吉阿米”在藏语中是未嫁娘的意思,也是一个概念性的名字。</p> <p>  </p><p>“玛吉阿米”餐厅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也有西餐,装修保持原滋原味,带有浓郁的藏式风格。我们来的时候是双节假日,这里等待的客人很多很多,都是为了情怀,吃饭需要排队拿号和等待上菜至少一小时,因为担心下午参观布达拉宫迟到,最后没有在这里吃午饭。</p> <p><br></p><p>“玛吉阿米”品牌的创始人泽郎王清先生出生于安多藏区,祖籍为康巴藏区。1997年,他从家乡来到拉萨寻找他的创业梦想,在古老的八廓街东南角看中了这座有几百年历史和背后动人的故事的黄房子,决定长期租下房屋创办餐厅。泽郎王清自己亲自设计了店里的所有装饰,这里成为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的地方,并且融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以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名气加上拉萨八廓街独特的地理位置,很快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p> <p><br></p><p>餐厅入口在侧面,一楼临八廊街的商铺是其它人在经营,卖布料和纪念品。</p> <p><br></p><p>厨房在一楼,饭菜都由服务员端上去。</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上二楼是窄窄的水泥楼梯</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二楼餐厅</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上三楼是很陡的木楼梯</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三楼餐厅靠窗位置是俯瞰八廓街的绝佳地点,八廓东街和南街一览无余。</p> <p>(这家餐厅欢迎拍照,游客们也不介意,来拍照的人实在太多了)</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藏式美食</p> <p>甜茶</p><p>如果说八廓街是拉萨的心脏,那么甜茶馆就是拉萨的血脉。甜茶是用红茶、牛奶(不是牦牛奶)或奶粉、白糖等调制而成。你无法想象在拉萨的商业街上究竟开着多少间甜茶馆,更无法想象有多少人泡在甜茶馆里。因为它是拉萨最休闲、最具有生活气息和市井文化的地方。有人说西藏人喝甜茶的习惯来自于英国的下午茶,也有人说甜茶是尼泊尔的舶来品。</p> <p><br></p><p>老光明岗琼甜茶馆是八廓街上一家经营多年而且非常火的甜茶馆,进去看了一眼,很多当地藏民吃了饭的喝喝甜茶,没吃饭的点一份藏面加甜茶,一起聊聊八卦,与喝咖啡喝红茶的情调肯定不一样,环境也不那么好。但,这就是西藏。</p> <p><br></p><p>酥油茶</p><p>这是西藏本土的饮品,把牛奶或羊奶煮沸,不断搅动,冷却后凝结在上面的一层就是酥油。文成公主把茶叶带入西藏后,将浓茶汁与酥油融合成酥油茶,成了藏民天天喝的茶饮。团队用餐前,服务员经常给每人倒一小杯改良过酥油茶,有点咸味,酥油味不特别浓。几天下来,感觉现在人们喜欢甜茶的多一些。</p> <p><br></p><p>这种热水瓶内地已经很少看到,西藏却很普遍,很多人出门带着装满甜茶或酥油茶的热水瓶,他们喜欢热饮。</p> <p><br></p><p>西藏新茶饮,网红品牌《阿刁》</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酸奶</p><p>奶味很纯正,就是比较酸,有的人吃不惯,原味的10元一份。</p> <p><br></p><p>还有葡萄酸奶、玫瑰酸奶,听说巴扎酸奶很好吃,没时间去找了。</p> <p><br></p><p>青稞酒</p><p>有点像米酒,味道有点酸,酒精成份很低,还有点稠稠的,深受藏族男女老少喜爱,听说超市里价格不贵。</p> <p><br></p><p>团队晚餐时品尝过一次青稞酒</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下图碗中就是青稞酒</p> <p>烤全羊和藏式烤鱼</p><p>羊肉烤得比较干,上图为切开装盘后的烤全羊,有滋有味;烤鱼与内地的味道基本一样,肯定是汉族厨师做的。</p> <p><br></p><p>团队晚餐 石锅鸡</p><p>源于茶马古道上运货的马帮使用这种石头锅,蘑菇锅底炖出的鸡汤很鲜、肉质很嫩,里面可以下些蔬菜。</p> <p><br></p><p>纯天然的雅鲁藏布江的野生无鳞鱼,纯净的味道,有一丝丝苦。藏族人不吃鱼,但在汉族人开的饭店里能看到鱼,是提供给游客们吃的。</p> <p><br></p><p>团队晚餐 石锅鱼</p> <p><br></p><p>感觉藏餐也还可以适应,尤其是牦牛肉和羊肉都比内地的肉质新鲜,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 <p><br></p><p>团队晚餐 牦牛肉火锅</p><p>如果感到一份不够,可自费加牦牛肉,小份肉30元(3两肉)。</p> <p><br></p><p>牦牛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 米以上的雪山高原地带,因此牦牛肉被认为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牦牛肉干的品种多样多味;右下角的牦牛肉酱特别好,青稞藏酥也不错,都是伴手礼的好选择。</p> <p><br></p><p>团餐之外与朋友们去过两家藏餐饭店,内部装修华丽精致,藏传文化的古韵满满,似乎比藏餐的味道更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藏物价较高,因为高原上一般只能种植青稞和土豆,养牛养羊,现在虽然部分地区有了塑料大棚,但绝大多数东西还是从内地运来。对于藏餐这种剑走边锋的菜系,不要太在意口味。</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藏面</p><p>与内地的面条风格迥然,藏面是事先用青稞面压出后煮熟,然后晾干,吃时放入滚烫的牛肉汤中即可。吃藏面最大的享受是喝汤,汤不浓不咸还不错,肉的味道都炖进汤里了,所以肉丝不好吃。汤中的藏面根数较少,据说一贯较少。因为现在青稞比面粉贵很多,感觉所吃的藏面成份大多数是面粉,少量是青稞粉,没那么劲道和耐嚼。</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土豆包子</p><p>西藏土豆的品质较好,很糯很甜。做法是在土豆泥里包着牛肉末,不过馅很少,再过油微炸一下,口感酥软,可以沾辣酱吃。</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藏语译音是炒面,即青稞炒面。北方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藏族人吃糌粑时,将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进糌粑面,再用手不断搅匀后,抓起来就吃,高脂肪、高蛋白,高膳食纤维,而且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不论游客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食物,当地人依然愉悦地享受着他们自己的美食。</p> <p>雪域餐厅一份糌粑10个,应当是改良后的味道,觉得很新奇。</p> <p><br></p><p>手抓羊肉太美味,以至于几乎吃光了才想起拍照,熟的肉连骨头大约四两,60元一份。</p> <p><br></p><p>酸奶蛋糕、面片、牛肉饼、烤羊排。</p> <p><br></p><p>酥油烤香蘑</p><p>上面洒了芝麻和胡萝卜丁</p> <p><br></p><p>【住】</p> <p>藏族人每户住房面积普遍比较大,但拉萨市区的房子每平方米也要1.2万至1.5万元左右。农村中很多藏民的房子是国家出资建造的。</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出租车司机说,北京路上离八廊街较近位置的房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近这样的房子每套成交价已达到一千万了。</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八廓街的老房子是文物,大多数产权属于国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问过滴滴车司机,为什么这样多的外地人来拉萨工作?他回答说,“这里的钱好赚啊!比如我在四川的工地做管理工作,年薪十万元,在拉萨收入翻一倍,因为季节原因每年能闲小半年,出来开滴滴车还可以赚钱。”怪不得看到拉萨到处都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郊区在建工程也不少,基本建设仍然如火如荼。</p> <p><br></p><p>参观林芝地区的藏族民居</p> <p><br></p><p>多数人在院子里吃烤玉米烤牦牛肉串,少数人欣赏排练中的藏族舞蹈。</p> <p><br></p><p>参观和住宿达东村</p> <p>达东村位于拉萨市柳梧乡,距拉萨市区18公里。</p> <p><br></p><p>小村落看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这里的却住过闻名的人物。当年仓央嘉措私自去八廓街被发现和还俗的请求被拒后,曾一人一马来到此处修行,在树下水边深深地惆怅。</p> <p><br></p><p>曾经数度看过仓央嘉措的诗歌,惋惜这位多情的喇嘛、绝世的达赖。没想到此番西藏之行,竟有机缘拜访他修行的寓所,就算如今这里已是断壁残垣,也能依稀感受那飘扬的诗意传入心田。</p> <p><br></p><p>1682年西藏第五世达赖圆寂后,根据他面部侧偏的方向,住在藏南不满一岁的仓央嘉措被秘密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当时的藏王为防止西藏内乱和继续独霸权力,封锁了一切消息。十几年后此事暴露再找到仓央嘉措时,他已在民间长大成为少年,有了青梅竹马。从小沒有人对他进行系统的佛教培养教育,长大后再灌输梵吟禅法已经晚了,他经常悄悄去到民间,后来曾公开要求还俗,却给政敌留下话柄,藏王和众僧人为了面子也不允许。仓央嘉措不是一个合格的宗教领袖,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受到深深的怀念。</p> <p><br></p><p>仓央嘉措曾在这里饮马,被后人命名为“饮马池”。</p> <p><br></p><p>仓央嘉措著名诗篇《在那东山顶上》就是在达东村写的:</p><p>“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p><p>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p><p>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p><p>冉冉地浮现在我心上。”</p><p>玛吉阿米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邂逅的微笑被诗人写进了浪漫诗行?谜最好的结局,是没有谜底,就像仓央嘉措的人生。</p> <p><br></p><p>仓央嘉措被废是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结果,他在24年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唯美的诗篇感动着后世中无数男女,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后来,藏传佛教高僧这样评价他:“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p><p>仓央嘉措一定不会知道,几百年后自己竟然成为西藏代言的网红,多少人将他的足迹,作为心中最诗意的远方。</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很多民舍墙上有整齐的双道半圆痕迹,以前是为了便于在墙上挂牛粪,晒干后做燃料。现在有了太阳能、电能,墙上的痕迹成了单纯的装饰图案。</p> <p><br></p><p>村里为游客准备了帐篷</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还可以泡温泉</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在达东村民居改成的酒店住宿</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行】</p> <p>富裕起来的藏族人民喜欢买车,这里的品牌汽车非常多,家用电器包括消毒柜等产品也很畅销,藏民们大多数都不存钱,这里的银行不吃香。</p> <p><br></p><p>导游说,西藏的旅游车是全国各地旅游车中配置最高的。</p> 西藏的公路、桥梁四通八达,有著名的青藏铁路,还有五个民用机场。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拉萨的街景】</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西藏植物】</p> <p>格桑花在西藏地区随处可见,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她美丽而不娇艳, 柔弱但不失挺拔,在藏族人民心中十分重要。格桑在藏语里面有着幸福和吉祥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p> <p>一首歌中唱到:“曾经,有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p> <p><br></p><p>当地人称这种植物为高原红</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马毛树</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黄杨树</p> <p><br></p><p>遇见不加修饰的西藏,感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远比想象中柔和,就是最初几天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令人有点不适。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提前十几年,青藏高原铁路通车后马上奔向西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