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庆幸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我们一起听见、看见、遇见一本好书,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思索,敞开心扉分享。</p><p><br></p> <p>2020年10月15日下午,绵绵秋雨带来丝丝寒意。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以“深入研读经典 探寻教育目的”为主题的第44期悦享读书会和大家如约见面了。</p> <p>本次读书会由张昊老师主持。她梳理总结了自己阅读第一章的收获,并结合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多么睿智的语言啊!作为教师,不是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而是我们要用持续的热情和智慧的方法去让孩子们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让他们充满活力地生活、长大。“教育本质必定是有序地整理头脑中已有的那些活跃而纷乱的思想,你无法教育一个头脑空无一物的学生”。要拥有活跃的头脑,就应该重视思想的自由:“必须让孩子自由地思考,无论对还是错;必须让孩子自由地对未知领域进行探险,见识宇宙万物的丰富多彩”。试问我们的课堂中,多少次还坚持着一定要把答案统一;多少次提问中,学生的回答是自己的心中所想后,才肯罢休。其实自由的思考、大胆的试错才是教育和学习的规律啊!</p> <p>勾勾画画,写写记记,时光留下阅读者最美的样子。</p> <p>主持人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伙伴们的分享更值得期待。</p> <p>时隔数月再次拿起这本书,首先触动我的依然是封面上那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有血有肉”是对一个正常人的基本描述,对学生也这样描述,让我感到一丝悲哀,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人,当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我们便忽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p><p>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自我发展之路。他还说训练这种自我发展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获得,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这样理想的发生,所以需要学校的影响,也就是教师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他们走上真正的自我发展之路。面对教育的漫漫长路,我们需要不断地钻研和研究,通过学习和模仿,然后进行创造和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p><p> ——崔娟娟</p> <p>大胆自信地分享,已经成为读书会伙伴们默认的“行为模式”。</p> <p>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你不能像对待工具一样,把它磨锋利了才去使用它。</p><p> 我们必须培养所有精神品质中最难得的一点——对风格的鉴赏。风格,按其最美好的意义,就是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风格是最有用的东西。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风格是力量的形成的形式,是对力量的约束。风格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p><p> ——张振华</p> <p>读了第一章后,深受启发,我从下面三方面谈谈我的体会。一、我们要把握教育的契机,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人的大脑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师要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的生发点,让改变成为可能。二、要在实践中去磨练。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去显示中去实践,去完善。学生不是花草,不能整齐划一,要发现他们的独特性、引导他们张扬个性,快乐成长。三、我们要认可现在、把握现在、从现在出发,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p><p> ——牛娜</p> <p>这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经典书籍就是这样,每一遍读都能震撼心灵。书中讲到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给了我深深地启发,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应该是培养能力。教育的好时机就是当下,教育的最好途径也许是贴合当下的生活。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活跃的思维。首先教师应该有活跃的思想。一生很长,自我发展是对内提升、对外提高的良策。坚持这个自我发展会使老师们一生受益。</p><p> ——李娟</p> <p>陈书记也分享了她读第一章的收获。这本书她也是第二次阅读,但源本性书籍就是这样,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书中说“我们必须培养所有精神品质中最难得的一点——对风格的鉴赏。”今天的话题就从“风格”谈起,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合格教师、升格教师、风格教师。如何做一个有风格的教师呢?那就要对教育饱有宗教的情怀,也就是要有责任感、敬畏感。她勉励年轻老师们,要善于学习,不断反思,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老师。</p> <p>海子说: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水波温柔,阳光强烈。人只有向自己索取,才是最好的答案。时间匆匆流逝,读书会就要结束了。时间虽短,大家由内而外的改变,让人惊喜,让人快乐。每一次自我省察,都是一张自我纠正的答卷。我们从未像现在这般,如此沉静,如此热爱,如此相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