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苏州古城的内外还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小园林。这些小园既有“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共性,又各自在艺术创造上有着独特的造诣。它们与前面讲述的园林一起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群体,使苏州享有“园林之城”的美誉。 </p><p> 我今天并非写景,而是拟人,因为我觉得到了这个年龄,优雅的老去,犹如苏州园林居城市而不嘈杂。我祝这位苏州园林志愿者:心若芷萱,散出无穷的芬芳,从内而外悠远不绝。</p> <p>风吹秋麦又识君,走过三季且慢行。闲暇为乐趣是一种能力,领悟闲暇是一种境界。囿围于内心的秩序,是一种修养。这次去苏州小住,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苏州园林志愿者。这是一位苏州本土女士,身材高挑,一身合体旗袍,很是优雅。关键是她做事原则和风格很让我欣赏。把50岁年龄当成30岁的活法,让我颇有感触。</p> <p>让我感觉她活出苏州小园林的特质:腹有锦绣、外有格局;园林虽小,进一寸有一寸的喜欢,抹一笔有一笔的意境。活得清淡、不失激情;待人优雅、不失真实,认同自己每一个生命阶段,永远保持充盈的精气神,无怨也无尤,意识流中的画卷一直填充着色彩。犹如园中溪水自然流畅、何须磅礴…</p> <p>无用的功还是有用的利,其实用她的解释,睡觉都能是税觉,睡出好心情的宏利来。我的小妹也常跟我说:“无用的功成就生存乐趣”,有些人也许出生就是成就天下大事,一条定理成就人间千秋功业;一句话唤醒万代懵懂之人,这是苍生之福祉,后人依样画葫芦,也许都会走样,何况今人有多少人颇具匠心。细思量你我皆凡人,生在天地间,为了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家人添负担,快乐自己,愉悦他(她)人,边缘漫步,学点、知道点“无用功”的技巧也挺好。</p> <p> 我心目中的苏州一姐,杨女士有自己稳定的职业,又有心仪的爱好,并通过学习,获得诠释显像的能力,让自己所悟得到释然,传递的民间久违的温度。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苏州园林的构思理念。她是一位热爱苏州,热爱家园的义务志愿者,为你作出的一切是告诉你:家乡好-----</p> <p> 梁实秋: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与必须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生活本该如此,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走两条路,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山河在我心中绝非到此一游。</p> <p>苏州园林小而经典,给人一种温文如玉的感觉:既然是园林就有人工雕琢的构思,融入主人的思维方式;外有围墙,格局帷幄心知肚明。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生在万山中!知识就是力量不是妄谈,聚集低调资本,随时高调热度的资源。深居尘世 独辟清幽 心有锦绣 外有格局 就是我体会苏州园林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