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林深时见鹿

<p class="ql-indent-1">一、太极</p><p class="ql-indent-1">宇宙万有,森罗列布,错综复杂,瞬息变化。这种神奇的造化和玄妙的现象,总有一个源头,也必有其创始。这个源头与创始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气化”。换句话说,宇宙万有成因于气化。而在这气化以前的境界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就把它叫做“ 太极”。</p><p class="ql-indent-1">《系辞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因为“太”者乃最大之称,“极”是终极之义。乾卦的彖传说:“ 大哉乾元。”坤卦的彖传说:“至哉坤元。”在乾坤未判之前,合乾元坤元为一,亦大亦至,故名“太极”。这是孔子的解说。又说:“太极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也就是说,没有天地,没有阴阳以前,就有了太极。</p><p class="ql-indent-1">那么,这个字宙在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以前,究竟是什么景象?根据古人的述说,那时的景象是:“鸿蒙混沌,渺冥虚空,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太极”的境界,就是至大的、至极的、元始的、绝对的境界,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既无精神又无体质,甚至也无法用言语文字来形容。</p><p class="ql-indent-1">太极既然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混沌一片,虚空渺冥,又如何能创造这星罗棋布、千变万化的宇宙呢?</p><p class="ql-indent-1">在《易经》的理论上,字宙的成因是“气化”。不过这里所谓的“气",不是一般所指的如空气、 氮气、氢气、氧气等的气。气体的气只是后天的气体,它有形、有质、有象、有征。我们的先哲所指的“气化”,乃是先天的“无”。它生静生动,分阴分阳,然后化育出神奇的宇宙。</p><p><br></p> <p class="ql-indent-1">二、两仪</p><p class="ql-indent-1">两仪,指阴阳,引申代表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p><p class="ql-indent-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由两个以上的分子或元素组合而成形成体。由于气化氤氲的作用,自然而然地发展和成长,进而形成生灭盛衰的现象,并产生彼此因应生克的关系。太极本来是鸿蒙混沌、阴阳未判的境界,由于前述气化氤氲的作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于是一分为二,逐渐分裂,由太极之混沌境界面分判为阴阳二气,这就是两仪。它也有一对、一双之义。</p><p class="ql-indent-1">两仪既有动静,则可初见其容,凡气化皆具有兴奋、推动、温煦的能力,向外挥发,因而发光发热的,就是“阳”,其爻象为“-”。凡气化皆具有抑制、收敛、滋润的能力,向内凝聚的”,就是“阴”,其爻象为“--”。阴阳两种气化,其属性本来相反,但其作用则相生相成。所以,宇宙万物,无一不在对立与统一的作用中运行。由自然现象的大小长短,到社会现象的是非善恶,只要有现象发生,便有两仪的相对原理存乎其间。它是以二进位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发展,所以才衍生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p><p><br></p> <p class="ql-indent-1">三、四象</p><p class="ql-indent-1">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可以引申为四时、四方与四国等。</p><p class="ql-indent-1">太极生两仪,两仪只是阴阳两种气化的发端,而气化的性能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互相之间自然而然会回环复合,如:阳气化与阳气化相复合,两两皆阳,谓之“太阳”;阴气化与阳气化相复合,阴附于阳,一阳一阴,谓之“少阴”;阳气化与阴气化相复合,阳附于阴,-阴一阳,谓之“少阳”。阴气化与阴气化相复合,两两皆阴,谓之“ 太阴”。所有两仪之间的复合,不外上述四项途径,这就是四象,两仪只能始见其容而已,仪进而为象,则有光耀之著。</p><p class="ql-indent-1">阴阳之所以分为太、少,是表示阴阳两种气化在本身上成长的程度。</p><p class="ql-indent-1">四象的次序,在它的“位”来计算,太阳为一,少阴为二,少阳为三,太阴为四。在“数”而言,太阳为九,少阴为八,少阳为七,太阴为六。在数而言,阳始于一,生于三,合于五,小成为七,大成为九,故七为阳数之稚,九为阳数之究。阴始于二,分之为四,再析为八,因无七不成九,无八不成六。</p><p class="ql-indent-1">四象在时令而言,春温属于少阳,夏暑属于太阳。秋凉属于少阴,冬寒属于太阴。以地球绕日为阴阳正反循环之象。</p><p class="ql-indent-1">就一天而言,阳起于子时而终于巳时,子丑寅这三个时辰属于少阳,卯辰巳这三个时辰属于太阳。阴起于午时而终于亥时,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属于少阴,酉戌亥这三个时辰为太阴。</p><p class="ql-indent-1">所以一年的初夏秋冬,三十六宫、七十二候,寒暑的变化,节令的运行,都是由四象推演显像而来的。</p><p><br></p> <p class="ql-indent-1">四、八卦</p><p class="ql-indent-1">“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字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它代表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p><p class="ql-indent-1">其实说起来,宇宙就是本(易经》.字宙的现象都挂在那里。可总结出八种现象,这八种现象分别由“乾、坎、艮、震、野、离、坤、兑”八个卦来表示。这八个卦分别由三个爻组成的,也叫经卦或者单卦。</p><p class="ql-indent-1">八个卦中第一个是乾卦,代表天, 我们仰头一看, 天总是在上面,到了大空倒转头来,头上还是天,所以天是在头顶上的。第二个是坤卦,代表地,人类是地球的生物,地总是踩在脚底下,这个地的现象就在那里。第三个见是离卦代表太阳。第四个是坎卦代表月亮。天,地、太阳,月亮像球一样,在不断地转,代表了时间,空间和字宙,月亮和太阳不停地旋转于天地之间,于是又有四个卦挂了出来。第五个是震卦代表雷:古人认为宇宙间有这种电能,电震动了就是雷,雷震动以后,有了气流,就是风,所以第六个是巽卦,代表风,亦即气流,气流震动得太厉害,一摩擦又发电,又回转了,就是“雷风相薄”。第七个是艮卦,代表高山、陆地。第八个是兑卦,代表海洋、河流。在宇宙间,这八个现象相互对立,又变化出各种不能穷尽的状况来。传说先天八卦为伏羲所创,两两相对,从本质上揭示了宏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及其阴阳消长的客观规律。所反映的是宇宙诞生初期的万物万象之形。</p><p class="ql-indent-1">先天八卦是南乾北坤、东离西坎、东北震、西南巽、东南兑、西北艮。乾坤相对叫做天地定位,坎离相对叫做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对叫做雷风相薄,艮兑相对叫做山泽通气。</p><p class="ql-indent-1">乾为阳,阳气上浮所以在上边也就是南,坤属阴,阴气下沉所以在北。东方为日出之地,所以为离卦的位置,西方为日落之地,所以属于坎卦的位置。东北属于春季雷起,所以是震卦的位置,西南属秋季而风厉,所以巽卦在西南。</p><p class="ql-indent-1">西北多山,所以艮为山位置在西北。东南泽萃,兑为泽位置在东南。</p><p class="ql-indent-1">乾坤正上下之位,坎离乃左右之门,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昼夜寒暑都由先天八卦推演出。</p><p><br></p> <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就是文王卦,它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状况,如果说先天八卦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表明的就是人在宇宙形成的大现象中如何顺应自然的变化。</p><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八卦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p><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的方位与先天八卦也不同,为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两者相较,文王八卦的离坎日月己代伏羲八卦的天地运行不息,震兑也代日月而升降。</p><p class="ql-indent-1">下面是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及其含义:</p><p class="ql-indent-1">(1)震,为雷为木,排在东方,东方属木,木则旺于春。</p><p class="ql-indent-1">(2)巽,为风为木,排在东南方,万物齐于春夏之交。</p><p class="ql-indent-1">(3)离,为日为火,位在南方,南方属火,火则旺于夏,草木茂盛。</p><p class="ql-indent-1">(4)坤,为地为柔,为阴土,坤自土出,南之火生土,坤排在西南方,言夏末秋初,草木归根,致养于大地。</p><p class="ql-indent-1">(5)兑,为说为悦,人悦秋实收获,西方属秋,金则旺于秋。</p><p class="ql-indent-1">(6) 乾,其性为刚健,于物为金,时值秋末冬初,戌亥之月,阳气剥而阴气升,阴阳相薄相战于乾之方,是在草木损折之时。</p><p class="ql-indent-1">(7)坎,为水为月,金生水,北方属水,子月万物已归,草木退藏,休息慰劳于子之中,故曰坎。</p><p class="ql-indent-1">(8)艮,为止为终,次于坎,一年四时之循环至冬春之交,万物已终,因此而称为艮。</p><p class="ql-indent-1">下一节:六十四卦</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