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这秋风送爽,收获满满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天元区教研员李芳老师和建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慧玲老师来我校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四年级组杨澄老师和一年级组汪子娟、杨澄玉老师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三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p><p> </p> 杨澄《三位数乘两位数》 <p> 美丽大方的杨澄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计算教学课——《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所以,杨老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前置性检测情况,明确透彻地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学生共同的学习需求,从而精心设计了一堂“复习导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课后小结”的计算教学课。在讲授新课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求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其中蕴藏的共同点,从而更加坚定利用已有经验迁移解决新生问题的策略。本节课教学设计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环节设计合理,算法与算理的沟通一以贯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算法、说说算理等多样化的活动中,让数学课堂彰显了生命的活力,使计算教学更加“灵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熟练地理解、掌握并运用了新知识。</p> 汪子娟《6和7的认识》 <p> 汪子娟老师带领一年级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节《6和7的认识》。汪老师通过复习认识1~5的活动,带领学生摆小圆片认识6,使学生发现5添1得6,进行方法优化,从而进一步探索6添1得7。接着通过探索尺子的奥秘,引出相邻概念,探索相邻两数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数与数的大小比较,再在具体习题中探索理解6和7的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最后学习写6和7。本节课中,汪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抑扬顿挫,十分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学情,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课堂结构清晰明了,以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为框架,给予学生充分的素材,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在操作、思考中获得学习经验。整节课贯穿了认数的基本方法——数,合理到位。</p> 杨澄玉《6、7的分与合》 <p> 杨澄玉老师则接着给一年级小朋友带来了一堂精彩的《6、7的分与合》。杨老师对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都把握得比较好。上课伊始,杨老师通过复习5的分与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与合的方法,再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6的分成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有序地进行分与合过程,从而方便记忆。再从中引出7的分成,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成,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在习题中巩固提升6、7的分与合,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最后回顾总结本堂课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而言之,本节课教学流程清晰,数学思想渗透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应用能力。</p> <p> 集中评课环节,专家对三位新老师给予了肯定: 肯定了<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 color: rgb(51, 51, 51);">我校优秀的课堂常规,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教研落实到位,教学目标都已达到。</span>同时也给予了一些建议:如汪老师的《6和7的认识》中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偏少,要大胆放手,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好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递进,进行练习整合。杨老师的《6、7的分与合》建议在拓展的方向上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何进行有价值的拓展活动。</p> <p>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新教师的活力和激情,看到了年轻人刻苦钻研与探究的精神。新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扎实的基本功,流淌着新鲜血液的新教师将会继续砥砺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