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王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去太原街走在中华路的大街上、看见一群刚刚从酒店喝完酒出来的年轻人,男生女生们相互追逐嘻笑打闹、他们那么年轻、那么青春、那么阳光,我羡慕的驻足凝视他们许久,存封了52年的画面一下子浮现在脑子里。回来后提筆一气呵成,写出这段回忆短文献给我们曾经同甘共苦过的初21班同学们,记念我们苦难青春中那些美好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距1968年9月18日我们下乡的前几天,当时沈阳的文革硝烟已逐渐消散,我们这群在家呆的无聊又惶惶不可终日的初中生接到学校的通知返校,老师告诉我们立即回家准备迁户口,18号早集体到校集合去康平县插队。中午同学们从学校出来后咱们沈阳20中学初21班一群男生百无聊赖向中山广场走去,大家的心情都很郁闷、心里都有一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那种心境好象大革命遇到了低潮、红军战士只好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要离开沈阳了,不知谁提意咱们一起吃顿饭再回家吧,同窗这么多年大家还沒在一起吃过饭,大家都颀然同意、关大飞领我们去了中华路路北的一个歺厅名字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该歺厅主营扎啤和炸铁鸟,我们一大帮人要了许多扎啤和炸铁鸟,就呜嗷喊叫的喝了起来、不知是谁还拿出了一盒烟给大家一人一根分了抽、一群16.7岁的少年抽着烟喝着酒他们觉得很男人。我那时真的是第一次进饭店、第一次喝酒、第一次抽烟、说来可笑、我的人生除了爱情以外所有的第一次都在下乡的前夜实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同学们大都不会喝酒、不一会一个个喝的脸红的象猪肝一样,烟呛的直咳嗽还硬装成年人那样潇洒的抽,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周围桌的人都瞅我们这帮学生。我还记得一个穿白色工作服的阿姨上来和我们说:“孩子们少喝点吧,你们心情我知道、我家里也有下乡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大家谁也听不进去仍在亢奋的喝,都也不甘示弱、一想也是、半年前这群还是意气奋发的毛主席红卫兵,打倒一切造反有理的口号还未散去、文攻武卫的战袍才刚刚脱下,还没等去解放全人类就突然被一窝端的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那么多革命事业未完成、那么多革命理想等着我们去实现,不说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放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另外从我们个人来讲都不想在折腾了。几年的胡批乱斗多么希望再回到安静的校园按部就班的好好学习,然后进入大学校园读书该有多好啊,不过这是伟大统帅最高指示啊、并告诉你在农村大有作为、可沒有知识的“知识青年”能大有作为吗?真让我们拔剑四顾心茫然。没办法喝吧、为扎根农村干革命而喝、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喝、为未知的将来而喝、为我们此去家里的父母别为我们担心而喝、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喝、喝呀喝、每一次响亮的革命口号都伴随着一次叮珰的碰杯、所有的祝愿都在酒里了、随着桌子上扎啤杯子的增加,大家说话的分贝也越来越高这个指点江山、那个激扬文字、那个糞土当年万户侯。一阵阵豪言壮语声撕力竭过后大家都沉寂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明天就是九一八了、不知谁低声吟起了“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这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歌词触动了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我们这群17岁的孩子突然清醒了真的马上要离开沈阳离开学校、离开爹妈离开家乡了,又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够回来、席间响起了一片鬼哭狼嚎般的合唱,是啊、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的家乡。酒不醉人人自醉,况且我们这帮学生本没什么酒量、那个下午同学们都醉了,有的同学还喝吐了。服务员阿姨默默地给打扫了什么话也没说。我留意那个服务员阿姨转过身时擦了擦湿润的眼睛,然后一声不吭站在旁边远远的看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酒喝的天昏地暗,傍晚时大家才东倒西歪的相互搀扶、没完没了的告别后离开酒店走在中华路的大街上,就像52年后我遇到的这群年轻人一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多年以后,我曾多次去中华路寻找那个歺厅,也好奇想看看那个好心善良的服务员阿姨还在不在,可歺厅消失的无影无踪怎么也找不到了(有同学确认说当年叫湘江歺厅)反正记不住了但这件事我和咱班每个男生同学讲起大家都记忆犹新,都说我们当时离开沈阳城前确确实实的疯狂了一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回城以后同学们也多次相聚、在一起唱歌喝酒、借着酒意叙说着一生的悲与喜,也许是因为老了再也喝不出当年的那种惨烈、那种悲壮、那种壮士出征的感觉了。因为那场醉酒是我们的处女作、是我们这群少年人生的第一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岁月如梭、如今当年一起喝酒的同学已经走了3个了,(关大飞、李万鹏、张耀林)想起和他们在学校操场一起打闹玩耍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他们的音容相貌活脱脱的就在眼前,50多年过去我们都老了,回想和思念交织在一起,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虽然我们那时候年少轻狂、但是那些年、那些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忘不掉、抹不去,就说张耀林同学在农村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回城了好日子沒过几天就夭折了。如果和他谈什么“青春无悔”那他一定是悔一辈子、悔的痛彻心菲。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对这群老知青最大的伤害是什么?环境条件的艰苦也罢,抛掷了青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也罢,带着硬伤回城一辈子坎坷、在社会最底层挣扎也罢,都不可怕,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我们这群少年当年是怀着怎样一腔赤诚的真心到农村去脱胎换骨干革命,真心的想听毛主席的话改造自己、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我想发至内心的说:那个秋天、1968年的那个秋天、老天请把所有的宽容和理解给我们这群历经苦难的知青孩子,他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那段经历、往事并不如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