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有6个兵团、27个军以及若干炮兵、高射炮兵、坦克、工兵、铁道兵等兵种部队和后方勤务部队入朝参战。</b></p><p><br></p><p><b>这些部队都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地点主要在辽宁省的安东(现丹东)、长甸河口,吉林省的辑安(现集安)、临江四地。</b></p><p><br></p><p><b>现将这四处渡口的参战部队渡江时间、地点汇集如下,供读者参考,整理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正。</b></p> <p><b>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江上已经建成(包括已毁坏和不能使用的)的制式大桥共7座,这7座桥梁均建于二十世纪上叶。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之前,这7座桥梁都是可以正常通行的。</b></p><p><br></p><p><b> 从下游开始沿江排列,分别是:</b></p><p><br></p><p><b>第一座</b></p><p><br></p><p><b> 位于安东(现称丹东)。原称为鸭绿江大桥一桥,或称下桥,现称为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b></p><p><br></p><p><b>第二座</b></p><p><br></p><p><b> 位于安东(现称丹东)。在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处,称为鸭绿江大桥二桥,或称为上桥,现在一般称为“中朝友谊桥”,此桥目前还在使用中,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b></p><p><br></p><p><b>第三座</b></p><p><br></p><p><b>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长甸河口鸭绿江桥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b></p><p><br></p><p><b>第四座</b></p><p><br></p><p><b> 上河口铁路桥,亦称“清水铁路桥”,是连接中朝三条铁路(线)之一的重要桥梁。</b></p><p><br></p><p><b>第五座</b></p><p><br></p><p><b> 辑安鸭绿江大桥,位于吉林省辑安(现称集安)市区东15公里处,于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b></p><p><br></p><p><b>第六座</b></p><p><br></p><p><b> 临江鸭绿江大桥位于临江市区内,是横跨中朝两国的国境桥。这座大桥始建于1932年,1935年竣工。</b></p><p><br></p><p><b>第七座</b></p><p><br></p><p><b> 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鸭绿江之上,当地称为长惠国境大桥 (中朝长惠国际大桥),连接吉林长白县与朝鲜惠山市,是中朝边界鸭绿江上游第一桥。</b></p><p><br></p><p><b>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7座过江制式桥梁受到敌人轰炸的威胁较大,经常发生破坏和受损情况。为了保障过江的通畅和加大部队、物资的过江能力,由志愿军的工兵部队、铁道兵部队和铁路职工、民工还在鸭绿江江面上架设了一些简易的便桥。</b></p><p><br></p><p><b> 便桥由于架设相对便利,还有一些浮桥可以晚上架设凌晨拆除。战争期间鸭绿江上架设的便桥具体数量多少,现在无法考究。</b></p><p><br></p><p><b> 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就是利用这样桥梁与便桥,冒险敌军空袭的炮火,从祖国走进朝鲜、走向战场.......</b></p> <p><b> </b></p><p><b> 各个部队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的时间、地点各种材料说法不一、矛盾很多。本文中各部队入朝的地点、时间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参战各军编写的《军史》和《战史》记载为准。</b></p> <p class="ql-block"><b>一:安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0军第118师、第120师、第40军军指、军直(1950年10月19日)、第119师(1950年10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39军第115师(1950年10月21日)、第39军军指、军直、第116师(1950年10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炮兵第1师(1950年10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6军第196师、第66军军指、军直、第197师、第198师于1950年10月25日至26日夜渡过鸭绿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50军首次入朝第149师(1950年10月27日)、第50军军指、军直(1950年11月2日)、第150师(1950年11月2日)。1951年4月12日开始由定州、宣川、车辇馆回国,至22日到达安东、凤城地区整补。1951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63军第187师、军指、军直(1951年2月17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4军第190师、第64军军指、军直、第191师、第192师(1951年2月18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5军(一部)于1951年2月21日、22日夜从九连城渡过鸭绿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60军按第181师、第179师、第60军军指、军直、第180师序列,于1951年3月17日至20日(有资料记录为22号)跨过鸭绿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5军按第29师、第44师、第45师第15军军指、军直序列,于1951年3月24日至31日渡过鸭绿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7军第139师(1951年4月11日)、第141师(1951年4月12日)、军指、军直(1951年4月13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7军第第201师(1951年6月8日)、199师(1951年6月19日)、军指(1951年6月19日)、第200师(1951年6月22日)、军直(1951年6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36军第106师、第107师、第108师、军指、军直于1951年9月7日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23军军指率第69师、第67师、军直于1952年9月5日至8日入朝。第73师于1952年9月22日至23日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6军按第137师、军指、军直、第133师、第136师序列,1952年9月17日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33师于1952年11月12日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6军第32师(1952年12月24日)、第46师(1952年12月28日)、军指、军直(未查到文字记载的入朝时间,只有如下记载“军指及军直属队于1月10日以前进至价川西南之铁石峰及其附近地区”)、第47师(1953年1月4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军第2师于1953年1月22日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前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54军按第134师、第130师、军指、军直、第135师序列由广东乘火车北上,第130师(1953年2月2日)至安东落车,而后徒步入朝,进至铁山半岛。其余部队于1953年2月4日全部到达辽东地区集结,“1953年5月2日至17日,我军遵照上级命令全部入朝,先后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39军防务。”</b></p> <p><br></p><p><b>二:长甸河口</b></p><p><br></p><p><b>第39军117师(1950年10月19日)。</b></p><p><br></p><p><b>高射炮兵第1团(1950年10月19日)。</b></p><p><br></p><p><b>炮兵第2师(1950年10月23日)。</b></p><p><br></p><p><b>第12军第34师、第31师、第35师、军指、军直于1951年3月21日至25日跨过鸭绿江。</b></p><p><br></p><p><b>第63军第188师(1951年2月17日)、第189师(1951年2月18日)。</b></p><p><br></p><p><b>第65军(一部)于1951年2月21日、22日夜从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b></p><p><br></p><p><b>第47军第140师(1951年4月12日)。</b></p><p><br></p><p><b>第68军军指、军直于1951年6月27日过江。</b></p><p><br></p><p><b>第37军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并军指、军直于1951年9月7日入朝。</b></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辑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2军第124师于1950年10月16日进入朝鲜,第42军指挥所并第126师(1950年10月19日)、第125师(1950年10月19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炮兵第8师(1950年10月19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38军第113师(1950年10月22日)、第112师(1950年10月23日)、军指、军直(1950年10月23日)、第114师(1950年10月25日,有老战士回忆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50年10月19日从图们江到朝鲜,当晚就跟韩国人干上了)。(38军军史第二卷记载“22日黄昏,第38军全体指战员带着祖国人民的重托,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在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的率领下,跨过象征中朝人民友谊的纽带——鸭绿江”。其余书籍记载各部队过江时间说法不一,上述时间是江拥辉司令员《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中记载中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50军第148师(1950年10月26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20军原定由安东入朝,1950年11月6日第9兵团奉命改由辑安、临江入朝。第20军按第59师、第58师、第60师、军指、军直和第89师序列,于1950年11月12日全部入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8军第204师于1951年6月9日、10日过江、第203师于1951年6月24日至25日过江、第202师于1951年6月26日、28日过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24军第72师(1952年9月11日至13日)、军指、军直、第70师、第74师(1952年9月13日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军军指、军直、第1师、第7师(1953年1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21军(一部)1953年3月14日。</b></p><p class="ql-block"><br></p> <p><br></p><p><b>四:临江</b></p><p><br></p><p><b>第27军第79师(1950年11月12日),第81师、军指、军直(1950年11月13日)、第80师(1950年11月16日)。第94师(1950年11月18日)。</b></p><p><br></p><p><b>第26军于1950年11月17日离开抚顺,19日夜开始,按第76师、第77师、第78师、第88师序列过江。全军于22日23时前,完成了集结待命任务。</b></p><p><br></p><p><b>第21军(一部)(1953年3月14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谨以此文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文根据“鱼飞蝶舞”公众号等有关资料整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b></p> <p><b>有关文章链接:</b></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we0f2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求转发‖一位志愿军烈士后裔泣血呼唤:亲人呀,您在哪里?</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3eohh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上甘岭: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役</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of0gx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为爱传承 为情寻找 又有2位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找到了亲人</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eyglpt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追记老战士宁重华:受到毛主席接见、衡宝战役路过家门不回家</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a4hr4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大爱传承】这里有近100位邵阳儿女:他们在朝鲜烈士陵园等了家乡亲人近70年......</a></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