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服装》——东城区陈会平美术工作室课例研讨活动

🌾

<p>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一幅灿烂的画作,秋天是一曲动听的歌谣。孩子们眼中的秋天总是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在这美好的金秋十月里,十五日的下午,东城区陈会平美术工作室在兴业路小学开展教研活动。</p> <p>  本次教研活动由兴业路小学李二峰老师带来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服装》一课。</p> <p>  课程伊始一段抖音视频为大家带来一场有趣的服装走秀。</p> <p>  课堂中,老师为大家讲解服装的用途和发展历史。从古到今的服饰展示,真可谓琳琅满目。</p> <p>  一分钟可以做什么?老师现场一分钟为模特搭配一套汉服,令同学们惊叹连连~</p> <p>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何设计出美丽的服装呢?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色彩鲜明,造型大胆,搭配装饰,突出美感的理念,设计出自己的服装!</p> <p>  小设计师们兴奋的为本组模特设计服装。</p> <p>  最后,在嗨翻全场的音乐中,模特们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大秀。</p> <p>  课上,老师们认真听课,做了满满的笔记。课程结束后老师们共同研讨课程。</p> <p>  老师们就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课程导入,怎样可以让学生能更快进入课堂?课程的设置怎样能更合理?以及结合当下疫情,服装设计是不是和防护服可以结合呢?奇思妙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p><p> 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只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因此,也对美术课、美术教师都有更高的期望。</p><p> 大家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p> <p>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p><p> 每次课例研讨,各位老师都收获满满,感悟良多。大家在美术教学路上相伴成长,通过共同学习与研讨,迎接更好的自己!</p>

美术课

美术

课程

老师

服装

研讨

模特

美感

设计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