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我校六年级语文组在领导和学生发展中心的组织安排下陆续开展了听评课活动。</p> 六(1)李成芳《草原》 <p> 李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从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展开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和感染为目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讲到“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时,李老师当场吟诗一首,展示了他扎实的文学素养,令在座的师生都为之喝彩。</p> 六(2)从翠英《盼》 <p> 从老师这节课围绕“找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盼”的心理活动”这一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捕捉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有关心理描写的知识,而且能够赏析不同形式的有关心理活动的语句。</p> 六(3)陈玉梅《草原》 <p> 陈老师执教的是《草原》的第一课时,这是一节非常实用的识字课,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丰富有趣,设计的课堂小游戏虽简单但充满趣味性,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一笔一画的指导学生书写,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式,让孩子们受益匪浅。</p> 六(4)王廷启《七律·长征》 <p> 王老师“先声夺人”,课前一首《十送红军》帮助学生酝酿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细致入微的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又适时的利用多媒体音频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视觉与情感形成强烈的碰撞,课后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长征的重重艰难,也感悟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p> 六(5)邢雪梅《西江月》 <p> 在这节课中,邢老师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精美插图渲染氛围,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触情,让学生领会到了诗人辛弃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p> 六(6)朱银萍《穷人》 <p> 新接触语文学科的朱老师,有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堂上展示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用流畅的语言把本节课的重点娓娓道来,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穷人”内心的善良,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p> 六(7)郭玉莲《桥》 <p> 郭老师在本课中紧紧抓住描写洪水以及描写老汉行为的句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景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进而体会老汉的人性美,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老汉就像一座桥,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p> 六(8)王福勤《伯牙鼓琴》 <p>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王老师执教的本节课让听者如同畅饮一杯醇香的美酒,细品一盏幽香的茶,使这个情至肺腑的故事深深的刻在听者心上,这篇短短几十字的文言文在王老师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述。</p> 六(9)何一《狼牙山五壮士》 <p> 何老师的这堂课设计紧凑,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出五壮士的坚定果断和那份甘愿赴死的爱国情怀,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壮士们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落到了实处。</p> 六(10)杨玉坤《夏天里的成长》 <p> 杨老师的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课前巧妙的以本校的办学理念“让我们一起享受成长”为话题导入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具体,重点突出,紧扣“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引导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考,在感受万物生长的同时,引出“人也是一样,要尽量用力地长”,让学生懂得要珍惜时光,积极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整节课的课堂效果非常好。</p> <p> 每次课后,老师们都会齐聚一堂,在领导的主持下对当天的公开课进行评议,评课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陈校长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带动和影响孩子们学好语文,要尝试打破常规备课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刘校长指出:语文教学需要紧抓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杨书记指出:评课老师要敢于面对缺点,实事求是,把不足之处作为重点提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p><p>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成长的我们,通过本次的听评课活动,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反思,博采众长,收获颇丰,相信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必将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