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旅:Day 2,颐和园

Dlynn

原本计划今天去当一回好汉的,可是老人家有点疲惫,临时改行程,逛一逛皇家园林——颐和园。它的前身是“清漪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以石舫作为首页,主要是因为错过了全园最有情趣的她。中国园林讲究的就是有水就有舟,石舫也叫“不系舟”,无需缆绳系着。古诗中有“野渡无人舟自横”,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清晨北京的胡同,到处可见家长送上学的小学生和自己骑车或步行上学的中学生,空气中蔓延着清新的味道,踱步其中很舒服。 胡同里的北京第十三中学,清陶贝勒爷的府邸改建而成,同样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西城区属重点中学,但大门却低调得容易错过。听说校园内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学习环境幽雅怡人,真可谓秀“内”慧中。 步行到恭王府对面的早餐店,蒸笼包、豆浆、油条,经典北方早餐,实惠好吃,一家人40元吃饱喝足,出发颐和园。 地铁转地铁,非常方便。北京的地铁感觉来得比广州快,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但是,转线基本上都是杨箕站五转一,走特别多路,而且就像珠江新城的转线一样,必须看清楚方向。 颐和园通票60(包括园中园),70岁以上老人才能半价,于是我们选择了普通入园票30元。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老人小孩走得很慢,边走边休息,园中园根本没时间看。 走进颐和园,我们选择先难后易,先登万寿山,一路经过“四大部洲”——藏式宗教建筑群,了解一定的藏式宗教,边了解边讲解给老人孩子听。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建筑的宗教痕迹很明显,如果时间不赶,其实值得呆上一整天。 老人小孩爬山累了,赶紧选择面对昆明湖左拐,走到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一个个典故,如果和历史控在一起的话,呆上一天都听不完个中故事。 长廊很舒服,慢慢溜达一会儿又坐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吃点点心,再吹吹昆明湖飘过来带着水气的凉风,甚是惬意。 下午两点多,离开颐和园,才终于看到了写着“颐和园”字样的大门,赶紧抓拍一张。然后坐电动车去北大东门(30元),可以北大不让进,说是考试季,门口站着好些游客,也只能在门口照着很多亲戚的相片证明来过这里。有点遗憾,其实很想在未名湖畔坐一坐,体会“客戏游鱼近,柳展暖风亲。春桃悄绽蕾,恐惊读书人。”的意境。 看着老人孩子都很疲累了,只好选择公车转地铁回民宿休息了。 晚上一家人出去觅食,在胡同里发现了这家“三品尚院”,出品不错,饿了,都没记得拍照了,但不便宜,一家人吃了250元。饭后闲逛胡同,在家庭小超市里买了很多干粮,为明天的出游做好准备。满满的,甜甜的,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