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怎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好学校?我想,绝对不是它有多豪华有多高档,而是在于学校能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在于学生是否能自觉地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勤学习,守纪律,爱劳动;在于学校办学的发展中是否能够不断地积淀而形成让师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p><p> 2020年5月26日,感谢局党委的信任,本人接手海罗小学全面工作。第一个星期走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走进了校园里所有师生的生活,倾听着来自老师们最真实的心声。说实在,当时对自已能否胜任校长这个职务有些担心,因为摆在自已面前的困难充满了挑战。</p> <p> 学校操场因多年内涝放弃不用,日常出操升旗绕行运动场进行,太阳暴晒难忍不说,学生入校鞋子湿透,家长多次反映,需要解决操场排水,重建国旗台, 平整操场地面尖锐物,操场才能正常使用 。</p> <p> 校外集资楼也因管理不善,生活污水大面积漫入学校运动场,杂草丛生,蚊蝇孳生,气味难闻,污染严重 。</p> <p> 运动场四周墙角因隔离网封闭造成墙体常年变黑,杂草丛生,垃圾夹堆,而且无法清理 。</p> <p> 学校各功能室、板房杂物堆积不堪入目,班级扫除工具随处堆放,教师办公室人机同房,杂乱拥挤,档案存放无头绪无专柜等等 </p> <p> 晚上,翻看着白天在校园随手采集的这一组组“脏乱差”,想想学校留下的几十万债务,新官得理旧账,而学校的重整谈何容易,不禁感慨,海罗办学的方向在哪里……面对这般情景,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许动力来自压力,我决定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办学,因为只有文化才能使学校更像学校。</p> <p>一、基础文化建设优化,校长表率首当先 </p><p> 大家知道,改善校园安全环境、提供教育活动保障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p><p> 我想,校长首先要以校为家,要成为一个与学校相守,与教师相伴的人。只有相守才能相知,发现问题得尽我所能完成,从最有意义的基础文化做起,善于调动团队的智慧共同解决学校疑难问题。其次,校长要成为学校第一个表率。牢记“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的道理,事情无论大小都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撸起袖子有胆量的劳动,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次,上级领导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但你遇到困难而茫然的时候 要相信,你距离幸福的日子已经不远了。</p><p> 也许是因为不达到目的不放弃的这股劲头 ,短短两个月时间,我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基础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的优化 。</p> <p>①有胆量的劳动——解决了运动场污水疏通难题 。</p> <p>②发扬老师“智慧",激发劳动热情——校园和集资楼进行卫生死角大整顿 。</p> <p>孩子们也辛苦了, 但一根“冰棍”让我们瞬间体会到劳动的苦与乐。 </p> <p>③不惜时间 ,挖地三尺,解决全校自来水系统总控制问题 。</p> <p>④老师们智慧解决雨天二楼排水口冒水浸泡走廊难题 。</p> <p>⑥改善校园安全环境——消灭所有尖锐物 </p> <p>夜里排涝——事无大小,脚踏实地,就为了第二天孩子们顺利入校 。</p> <p>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遇到困难而茫然的时候,幸福已经降临,内涝问题得到了局里的支持!</p> <p>我们寸步不离,乐此不疲——我校黎公凡老师的“以点带面”策略解决全校所有排水难题 。 </p> <p>这是我们新建的国旗台——永远跟着党走 </p> <p>操场终于正常投入使用——师生皆大欢喜 </p> <p>教师办公室也终于人机分离,告别杂乱拥挤 。</p> <p>舒适的办公室环境——老师们工作很愉悦 </p> <p>新开通的教学楼通道——不仅成了孩子们教师节感恩展示的平台,全体师生再也不用绕行上课了 。</p> <p>我们打造了校园“爱的港湾”——初步建起文化长廊 </p> <p>园丁的锄头落下 ——如今的文化长廊已带来了花香袭人!</p> <p>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同生长,共优化</p><p> 2020年三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家是亲身经历的,海罗小学文明测评量化89分,位居全市前茅,校内外各种宣传喷绘写真可以一夜之间形成,校园各处的烟头可以一下捡个精光,但如何让这样的文明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呢?</p><p> 我历来相信“人即文化"的力量,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人心”,校园文化的持续呈现最终还是靠人。 而粘贴在宣传栏里的文明,悬挂在办公室里的各种制度与教室里的学生守则,充其量也只能是文化的载体和一种育人的氛围,人才是文化的本身。</p><p> 然而,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者,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制度,学校的发展就有怎样的导向。所以,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文化需要坚决的执行下去,需要德育处的常规评价与督促,需要班主任的推动与反复强调,只有制度管理进入到文化层面时,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人人参与。</p><p> 为了打造我校“零"垃圾校园常态 我和德育处班子共同探讨,取消了以往每周五全校学生大扫除做法,消灭班级里所有的扫除工具机及垃圾桶,制定了我校德育处各项工作的初步常态机制:</p><p> 由德育处统筹安排整个学期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并每周提前安排到班级,落实班主仼每周专题班会课件分工制作→分享→到组织。</p><p> 由德育处与大队部牵头,组织优秀学生标兵落实日常升旗活动和培训,落实班级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评价,班级卫生监督评价及每周文明班级评比 。</p><p> 统一班级文化日常管理标准, 以班主任为推手,落实班级学生值日、课桌椅管理、门窗管理、工具摆放等培训 ,德育处采用日常监督加提醒的方式,促进了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自然,孩子的文明呈现也就从间断变成了持续。</p><p> 这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相信,当制度的约束淡化之时,留下来的一定是潜在的、自觉的“人心”文化。</p> <p>这是我校班级一日常规评价情景</p> <p>各班开展扫除工具排放标准培训,班主任推行给力 </p> <p>老师和孩子们自主的文明行动彰显了制度带来的“人心"文化。 </p> <p>如今,实现了全校班级文明常态 </p> <p>三、教学常规服务优化,倡导父母之心育人。</p><p> 有人说过,一流的教育服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我很赞成,这就是办学的方向,有了方向就一定会有教育的方法。</p><p>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小六监测,这是我接手海罗工作时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即将毕业的60个孩子,低分率超出了50%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与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断链"是脱不了干系的。</p><p> 如何最大化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夯实教育教学常规,把关各个学年段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制度措施的制定与有效运行是关键 。</p><p> 我和我们的教导、科组长共同探讨,并制定了属于自己“家底"的教学质量目标评价量化标准。优化了作业批改的种类、总量以及方式方法,优化了教学常规检查评价标准,注重新增的“作业堵漏”这一项硬性指标,并在办公室旁创设课间课后辅导一角。从根本上让教学行为规范与质量观成为教师队伍日常工作的自发行为,为学生的学业成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p><p> 如今的课间课后,在教室里、测温点、办公室、办公室旁,你总能看到老师们甘于奉献辅导孩子们的那种关心、唯美、和谐的师生情景。</p><p> 显然,单靠制度文化保障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是不能一劳永逸的。</p><p> 海罗小学近几年来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坚持每周二至周四的教研活动常态,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优良文化的积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途径,我们不仅要传承好,更要倡导公开课真正服于教师的常态备课与授课。</p><p> 作为校长,如何服务老师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输入更加增效,又能让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起来,形成家校互动共育的常态效应,这又是我考虑教学服务优化的一个重点 。</p><p> 我尝试设计了班级“每日认真学习之星"评比栏作为学习激励的载体,并提前实施于六年级,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孩子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也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我想,这不仅是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最大优化,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关键。</p><p> 然而,对这届即将毕业的孩子 ,老师们通过了半个月备考的严谨专注与孜孜不倦,我也和老师们共同把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做到极致。我校这届孩子从全区模拟测评倒数第四让我冒一身冷汗,到市级统测全区排序提升2个位让我松了一口气,真的可以偷偷乐一下。但心里明白,只有做到全年段育人服务功能的最大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p> <p> 教育无非服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师资力量、生源基础显然有所不同,但从教育教学组织的过程来看,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p><p> 只有科学的制度管理模式才能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只有不断积淀而形成让师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才让学校更像学校,只有创建一流的教育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才算是一所好学校 。 </p><p> 海罗教育今后要做的事情很多,如何让公开课、展示课等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服务于教师的常态备课与授课;如何提升教师团队文化建设,实现育人服务功能的最大优化等等,都是我作为校长生涯要思考的问题。</p> <p> 如今,走进夜晚的校园,我感到很惬意!我相信,人的责质一定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我校打造“零”垃圾校园常态正因如此。</p> <p> 虽然办一所好学校很难,但我会努力朝着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的校长,真心服务师生成长,让教师真实的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校更像学校。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p> <p> 最后,我和我的老师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献给大家,表达我们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