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学生们(之一——出类拔萃的蒋孝文)

李卫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最近的一个话题“我教过的学生” 吸引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细想一下,从2005年从教至今的十五年间,很多学生个性鲜明,很多学生品学兼优,学生们给我留下了太多太深的印象。回忆起来,美好的甜蜜感、幸福感油然而生,若是一个一个写出来,真可以完成一本厚厚的书呢,我想,我退休后不愁没事可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张照片是我和我们学校诞生的第一个北京市的 "汉语之星" 蒋孝文在教学楼内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与这个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高材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无话不谈。后来,他成为俄罗斯驻华大使的助理,几次为习近平和普京、李克强和梅徳韦杰夫当翻译,他是我的骄傲,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在俄罗斯迎接李克强总理的到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关注成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接触蒋孝文,就让我感觉到了他身上的“另类”特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那是开学后的第一次课。我像以往一样按照惯例,向学生们介绍学期末怎么样评定总成绩:总成绩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所占的比例、每一部分的成绩又是如何计算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次当我完成这个“任务”时,多数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有时还会有学生追问我更具体的事情。可是这次我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蒋孝文却轻轻地在摇头。于是我问他:你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他微笑着回答道:“不是。我只是觉得计算成绩是老师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不由地一震,这个不关心分数的孩子和我的女儿很像!此后,我不自觉地对这个“另类”的学生多了一分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喜欢余华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在视听说课上给学生播放了余华的作品——电影《活着》。看完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把余华的所有作品都找来看,成了“余华迷”。他对我说,他一直以为在文学艺术方面,俄罗斯是“老大”,没想到中国也有这么优秀的作家,他觉的自己像是一只“井底之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他在最近的一次见面时,他还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他刚刚读完而我还没有读过的余华作品《第七天》,告诉我在这部作品里,余华用比《活着》更绝望的荒诞的写作方法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推崇中国的道家学派思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次我和他聊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本国有着极高的支持率。他却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罗列了若干理由。他首先质疑和美国正面对抗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换来的是被制裁之后,严重降低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他觉得中国老子的道家学派思想很伟大,他非常喜欢。水为什么可以穿石?因为以柔克刚是法宝。他认为老子由人的存亡,草木的生死得出了柔弱的东西可以长久地存在,而坚硬、强壮的东西都是趋于死亡的一类,这一天道的理论是有大智慧的,不赞赏“强者为尊”。此外,他也不赞同对乌克兰的政策。他告诉我,他的祖藉是乌克兰,而现在弄得如此水火不容,是两地人民的不幸。“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非常难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后我极为惊诧:这些观点,这些话语,这些对道家学派思想的理解和领悟,竟然出自一个刚过了20岁生日不久的外国人之口,让我怎么能不对这个有思想,爱思考,悟性高的学生刮目相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爱足球和唐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在参加北京市汉语之星比赛时这样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最大的爱好之一是喜欢读中国的古诗。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古诗会对我这么有魅力;为什么诗中和谐的音韵、铿锵的节奏,在我的脑子里可以回响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我朗诵起诗来心里波涛汹涌的大海,就会一下子平静下来;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我每一次朗诵诗的时候,我的同宿舍室友会带着不满的表情,用手边的各种物品来捂住自己的耳朵,难道我朗诵得那么难听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另外一个爱好是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运动——足球。它会让你身体更健康,性格更坚强,也会让你的国际社交圈更广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跟一起踢足球的中国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影响比赛结果的误会,他们让我传球,我听不懂,就射门;他们让我踢后卫,我却跑去当前锋。但是现在,我们配合得像皇家马德里的球员一样默契,难道足球还不算是学汉语之动力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文釆飞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有很好的想象力,文笔极好。虽然我只教他视听说课,但是他经常把他写的文章拿给我看,让我帮他修改、提意见。每次帮他改完,他都很兴奋,说就是他想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他曾经写了一篇《地铁里的老妇人》,细腻、生动、感人至深,我读着读着,突然觉得有莫泊桑作品的味道。非常可惜这篇文章没有保留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毕业回国后一次来中国长沙出差,专门绕道来北京看我,送我俄罗斯的巧克力、点心等。我也送了他一个小工艺品:一只小玻璃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他在圣彼得堡给我发来邮件:“......您送我的守护龙一直跟我说话,它站在书柜上催我打行李去中国。好像您的龙真的很有说服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次他劝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他的家乡圣彼得堡看看,我应付性地点点头,说实话,在我的计划表上还真没排上俄罗斯。但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着实打动了我:“......因为圣彼得堡它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美术馆,博物馆。” 以至于我和女儿真的开启了一场不虚此行的精彩之旅。我和他调侃道:“我算是深切领教到了精彩的‘广告’作用有多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牙还牙”的“舍命陪君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在指导他参加“北京市汉语之星的比赛过程中,他十分争气,一路过关斩将,终于闯入了决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决赛的日子,不巧是我约好去医院看病的日子。我觉得以蒋孝文的实力,我即使不去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我告诉他决赛那天我就不去了。可是决赛前,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我还是想请老师去,因为您只要坐在台下,我心里会踏实、坚定。”看到他特别期待的眼神,我还有什么理由再推托呢?于是,我改变了主意,脱口说了一句:“好吧,那么我就舍命陪君子”。他楞了一下,接着马上把这句话写在了他的小本子上,我知道他是要去查明白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年后,他进入俄罗斯大使馆工作,当得知我和女儿决定去俄罗斯旅行时,他劝我一定不要跟旅游团,他说作为外交官,他有一个月的休假,可以专门陪我们,为我们当导游。我说,你好不容易才回国一次,还要陪父母、陪女朋友,这样不合适。没想到他此时放慢了语速,一字一顿地蹦出一句话,“没关系,‘舍命陪君子’! ” 我楞了一下,接下来是我们相互之间的会心大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张照片是</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蒋孝文在获得</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北京市的 "汉语之星"后的第二天为我买来鲜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张照片是蒋孝文在获得北京市的 "汉语之星"后用中文写的体会文章,发表在俄罗斯的中文报纸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记忆犹新的决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在参加北京市外国留学生“汉语之星”决赛时,除了要演讲一篇口头作文,还要模仿李白背诵《将进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决赛是下午进行,但是组委会安排选手们上午就去舞台走场。看了其他院校的选手的练习表演之后,我开始紧张了,因为有的选手如果不看脸,只听说话,一定以为他(她)是中国人。后来才知道,其中一个法国姑娘,妈妈是法国人,爸爸是中国人。另一个美国小伙子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在中国长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蒋孝文表现得实在是太完美了。在模仿李白时,他不是只限于把诗读得字正腔圆、读出抑扬顿挫(我是让他模仿濮存昕读这首诗),而且融入了自己对李白,对诗入木三分的理解,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跌宕起伏,完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把李白潜在酒话底下的洒脱和冲天豪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让我意外的是当他背诵完《将进酒》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之后,他似乎与李白融为一体,竟然即兴发挥,将手中的酒杯抛出,仰天醉倒在地......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我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跳起来为他鼓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获得北京市“汉语之星”殊荣的留学生,当之无愧,我为他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他写的参加决赛时体会文章中的一些段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似乎这紧张也传给了我的导师,她叫李卫英,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在一个多月前建议我参加北京留学生的比赛。从那时起,我们成了朋友。在预选赛的准备阶段,她指导我朗诵杜甫的诗,开始我背得很生涩,错误百出。然后就越来越有自信和感染力,她的批评使我虚心,她的赞扬成了促我奋进的动力。我进入了1/4决赛,在她的指导下,我写出了自己第一篇汉语小故事,受到了评委会的喜爱。我顺利进入了半决赛,她支持着我直到现在这个阶段在这部竞赛式的电影里扮演着一个小角色。而现在我将进入角色,此时此刻,李卫英老师就坐在我身旁,同我一起惴惴不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切都很顺利,我已经讲完了发言稿中最重要的比喻部分。但是......那些狡猾的句子,那些排练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句子,竟然从我的脑海不翼而飞。我迷茫了一小会儿,在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麦克风在我手中融化,李卫英老师投来失望的目光。我脱口而出演讲的剩余部分,而后感觉在一片掌声中向观众道别,走向后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重新翻出来读着,我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当时陪他一起参赛的场景,又把我带回了那难忘的快乐时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