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民法典》和你的生活到底有何关系?<br><br>“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br><br>“民事权利宣言书”<br><br>“市场经济的基本法”<br><br>……<br><br>《民法典》<br><br>被大家冠以诸多称谓<br><br>其实<br><br>它更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br><br>“护身符”<br><br></h3> <h3>知法是幸福的前提<br><br>懂法是快乐的根本<br><br>学习《民法典》从教师做起!</h3> <h3>2020年10月14日,下午17:20师大幼儿园(昆<br><br>仑校区)教职工在2楼会议室集中收看民法典公<br><br>开课。<br> </h3> <h3> 学习民法典的意义<br> 民法典相当于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本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各种各类的民事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关于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使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h3> <h3> 1、 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利于规范公权。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出一个民族对生存发展民生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纵观世界法制发展史,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凝聚起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广泛共识。</h3> <h3>2、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凝聚。<br>首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立法目的。<br>其次,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贯彻落实、保障人民权利,是这部民法典丰富的内容特色。回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是民法典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br>再次,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公民私权中很重要的物权编也是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之一</h3> <h3>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br>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br><br></h3> <h3> 民法典时代的幼儿园学校责任:<br> 将民法典相关内容融入学校法治教育。可以采取三种途径加以落实:第一,精选相关内容编入教材。第二,结合学科渗透相关内容。第三,结合学生生活开展专题学习。<br> 分学段体验式学习民法典。民法典相关内容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民法典,而是希望学生将相关知识入脑入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能力。因此,民法典的学习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体验式学习。第一,幼儿园阶段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关键期,可以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如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等,以游戏形式渗透,培养遵守规则(守法)意识。第二,中小学生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应将民法典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体验民法典对于具体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第三,当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成熟的时候,如大学阶段,民法典的学习则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h3> <h3>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