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金秋十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终于驾起爱车,驶向痴迷很久的美丽画乡 — 宏村。</p> <p><br></p><p>宏村镇,古称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p> <p><br></p><p>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p> <p><br></p><p>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截至2014年,全镇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p> <p><br></p><p>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p> <p><br></p><p>古宏村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不禁令人赞叹: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银杏和红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清泉沟渠为“牛肠”,村中的月塘为“牛胃”,村外的南湖为"牛肚",河溪上的四座桥梁为“牛腿”。山上的清泉通过四通八达的沟渠流向村中的牛胃,再流向村外的牛肚。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p> <p><br></p><p>宏村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被喻为牛胃的月塘,月塘也称月沼。</p> <p><br></p><p>据说在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最终,月塘成为“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形状。</p> <p><br></p><p>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p> <p><br></p><p>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 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徽风柔波。正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图。</p> <p><br></p><p>月塘还是电影、电视剧的热门拍摄基地。《卧虎藏龙》、《菊豆》、《小花》、《风月》、还有《徽州女人》,《走出蓝水河》《菊豆》《大祠堂》等上百部影视剧都是在此拍摄。</p> <p><br></p><p>每到夜晚,塘边灯笼亮起,塘的四周流光溢彩,水上和水下倒影相映成趣,粉墙青瓦都披上红色盛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宾客。</p> <p><br></p><p>到此一游的人们无不沉醉于月塘的阑珊夜色中,久久不愿离去。</p> <p><br></p><p>汪氏祠堂,名乐叙堂,又名众家厅,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汪家的子孙,因此乐叙堂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位于月塘北畔正中间,是村落中最宏丽的建筑,是徽州人金钱与财富的展示、权威与地位的象征,是汪氏宗族的精神寄托、灵魂归宿和人性回归,也是家族集会、祭祖、议事、惩罚、婚嫁的场所。</p> <p><br></p><p>进入祠堂前院,可见四柱三间五分贴墙三重檐门楼(又称五凤楼),气势恢宏,门楼正中写有“恩荣”和“世德发祥”的字幅,寓示着家庭繁荣。围绕字幅四周是精美砖雕,有双龙戏珠,独占鳌头,狮子戏球等吉祥图案。</p> <p><br></p><p>整个祠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祠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p> <p><br></p><p>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即汪思齐,在山西任运粟主簿。建祠时,汪辛不在家乡,但出资过半,德高望重,村人推崇其妻胡重娘及子仕和、仕隆主事兴建。历时四年完成。时县尹黄彪建言:宗祠,是宗族祭礼聚会的地方,是听取祖训宗规的地方,“子子孙孙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可取堂名为乐叙,意为“秩叙敦伦,永履和乐”。族人同意,汪辛并写下《乐叙堂记》。 楹柱上悬挂古联文:“基开雷岗绵世泽,绪承越国萃簪缨。”</p> <p><br></p><p>正堂开敞,正对天井。明间正中挂“乐叙堂”匾。中间三幅画像分别是汪氏初祖,徽州、宏村的汪氏先祖,边上一女子画像为胡重娘,从西递嫁到了宏村,设计了宏村的牛形仿生学水系。</p> <p><br></p><p>迎门一排六扇屏风写有《思齐公乐叙堂记略》,记录了宏村七十六世祖汪思齐邀好友县尹黄讳彪为汪氏宗祠取名的全过程。大堂正面悬挂的“恩重宜长”表彰的是明嘉靖壬午岁赋奉征云贵道运粟主簿汪昭。</p> <p><br></p><p>背面朱熹家训,本应是吾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如今却是那样生疏: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妻之所贵者,柔也。</p> <p><br></p><p>天井四周,每块匾额都是有它的来历和故事。</p> <p><br></p><p>“寿冠宏泽”这块匾额,是表彰明万历丁末宏村南湖工程董理98岁寿星汪周山的。这块匾悬挂在特殊的地方——祠堂最后面的享堂。</p> <p><br></p><p>南湖位于宏村南首,从景区南门进入迎面便是,西门进入步行几分钟即到。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p> <p><br></p><p>当时的风水先生认为,根据牛有两个胃才能“反刍”的说法,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为了区别月塘的“牛胃”,人们就将南湖这个“牛胃”称为“牛肚”。</p> <p><br></p><p>另从宏村的发展过程看,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所以在万历年丁末年,便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了南湖。</p> <p><br></p><p>南湖为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堤上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 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p> <p><br></p><p>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p><p><br></p><p>横卧于南湖之上的这座拱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称为“画桥”。</p> <p><br></p><p>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p> <p><br></p><p>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p> <p><br></p><p>南湖的夜晚同样醉人。当太阳西落,夜灯亮起时,你一定要到宏村的南湖去看看,领略一下“最是夜阑风浪静,楼台灯火半模糊”的意境。</p> <p><br></p><p>南湖书院位于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p> <p><br></p><p>南湖书院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袛园六部分组成。</p> <p><br></p><p>走进南湖书院,看着那古朴的大门,两侧已经脱漆的木栅栏,好像一排整齐而立的学子,或是在迎送着出出进进的游人,或是在用心地诵经念书。不绝于耳的吵杂声,仿佛就是这些学子的朗朗读书声。</p> <p><br></p><p>离开南湖,可从画桥直对着的小巷或东西两侧的小巷进入村子里,随意游逛。</p> <p><br></p><p>漫步夹巷,青瓦长出绿苔,墙体白粉脱落,旧时的华丽在岁月烟雨中渐渐退去。在绿树花丛映衬下,呈现出一种新旧相交的色调。尽管色调反差明显,却因此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与苍桑。</p> <p><br></p><p>村内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的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都非常完整的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p> <p><br></p><p>穿行在幽深的小巷里,不经意间,就会走入某个大户人间的宅院,门面并不张扬,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令人不自觉想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p> <p><br></p><p>宏村的美,美在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鳞次栉比,马头墙翘角飞檐,高低错落。</p> <p><br></p><p>所有房门设计讲究,造型别致,特别是门檐的形状最招人喜爱!</p> <p><br></p><p>没有导游引路,独自在一条条小巷里自由自在穿梭,像是行走在烟雨深处,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只记得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和眼前一个个似曾见过的院门和斑驳的老墙。</p> <p><br></p><p>宏村邮局是最好记的地标,最少从它门前走过两次,还在它门口留了影。</p> <p><br></p><p>宏村,风情万种胜过丽江,白日水墨画卷,夜晚灯火阑珊,浪漫、迷人、温暖。</p> <p><br></p><p>宏村之美让世人着迷,它美在原始自然,美在布局和谐,美在建筑艺术,美在古老苍桑。</p> <p><br></p><p>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镇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镇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p> <p>游毕宏村,不禁赞叹汪家老祖宗,如何设计建造出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村庄,让汪家子孙千秋万代受益,让这座村庄名扬四海。宏村,虽然叫村,更像一个世外桃源。那山、那水、那墙、那瓦、那桥,那树、那倒影,就像一幅幅水墨画卷,展示在世人面前。那婉约、别致、典雅、宁静、原始、自然,让人们心醉神迷,仿佛来到画中,久久不舍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