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饮马口有一座石牌坊、赵珂七世同居坊,一座经过了180年风雨的历史文物,在牌坊街往来如织的人流中,孤独地守望着。赵家的一位老人赵清汉说,赵家、牌坊街和饮马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即使档案馆的记载也非常之少。 <div><br></div><div>说起饮马口的来历,据赵家家谱记载,明朝时,赵家祖先从山西洪洞县来到赵庄(即现在的饮马口),当时赵庄一片荒芜,卫河从赵庄北边绕过。当时新乡县有许多养马的人家,需要给马找饮水的地方,本来有近路可到卫河饮马,但由于县城北街有一个“郭尚书”,西街住着握有实权的“梁督堂”,东街住着老爱在朝廷上告状的“徐三本”,老百姓的马不敢从这些地方过,只好出县城南门,顺着现在的金穗大道走到体育中心北拐,到赵庄卫河拐弯处饮马,时间一长,渐渐地赵庄就改叫成了饮马口。 当时的饮马口仅包括位于平原路的中国银行以东,牌坊街以北,卫河以南一带。</div> 解放后,平原路与和平大道交叉口向西路南开了一家新华书店,叫饮马口新华书店,公交车在此设站,叫饮马口站。如今,饮马口的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很多,可以包括和平大道以东,金穗大道以北,人民胜利渠以西一带。 赵家在饮马口生活多年,至第10代赵珂时,偶遇山西铁货商人王泰来,赵珂在王泰来的帮助下,经营铁货生意,几年后,逐渐成为当地首富,“辖地千顷,门人二百。”赵珂为人仗义,乐善好施,深得乡人爱戴,在当地算是开明人士。<br><br>清代白莲教造反期间,朝中有人举报,说赵珂家招募壮丁百人,蓄意造反。皇上派人调查后,百名壮丁原来是赵家的看门人,并得知赵家七辈没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没有查处,还准许赵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后代。 现在的牌坊街原来并没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后,就给街起了个名字,叫牌坊街。 至赵家第15代,赵珂的孙子赵浚当上了河北保定县的知县,赵浚为官清廉,深爱百姓。由于保定县是个穷县,每到向朝廷完粮纳税时,总完不成任务,赵浚便回家卖地,用卖地的钱向朝廷纳税,如此下来,赵家逐渐陷入困境,赵家后代只好搬出饮马口,到现在的周村赵家亲戚处艰难度日。 赵家家境虽然自此困顿,赵浚却落了个“赵青天”的好名声。 赵家虽然家境困顿,但石牌坊却记录着赵家人的荣耀。文史资料记载:“(石牌)坊高10米,宽8.5米,3孔门,4立柱,3重顶。坊趺雕卧狮8只,分置南北护柱。坊柱、坊顶刻有多件龙、狮、花、鸟等图案。坊脊中央置站式瑞兽?或说麒麟?1只,首东尾西。瑞兽东西两侧各置龙首鸱吻1只,均首里尾外。” 上世纪50年代前后,石牌坊虽历经多次雷雨和数次五级以上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们以“破四旧”为名,要砸毁石牌坊,村中老人集体劝说加上强行阻止,石牌坊才幸免于难。<br><br>即使如此,石牌坊也少了32个“零件”,坊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尖顶现在已成平顶,两边的挑角踪影全无。 如今的石牌坊,早已是满身斑驳,石牌坊护柱上有明显的铁条箍圈,横梁上也有深浅不一硬物撞击留下的痕迹。赵家人介绍,这是两次车祸造成的,汽车不仅撞坏了石柱,而且毁掉了上面的石狮,撞裂了石牌坊中间的横梁。 如今,石牌坊前后的路上占满了卖瓜果的小贩,一到下班时间,牌坊门口更是拥挤不堪,一到下雨天气,四周一片狼藉,在赵家人看来,这些使得石牌坊蒙羞。西侧,在高大气派的牌坊花园的映衬下,石牌坊显得矮小破旧,南侧,进出牌坊街的汽车,从石牌坊的西边拐弯绕行,在司机们看来,石牌坊是多余无用的。 “石牌坊不仅是赵家近200年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记录了赵家的家史。”赵清汉老人翻看着赵家家谱,对石牌坊怀有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