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以色列(六)----戈兰高地-加利利湖

吉祥爸

<p>我在拿撒勒预定的民宿,从客厅打开的窗户就可以观赏老城的全景,我们计划以这里为基地,往加利利湖周边转转。今天天气不错,早餐后我们首先开车前往戈兰高地,这个从小就在电视新闻里熟悉的地方。</p> <p>接近戈兰高地附近,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雪花飘起来了,下车冷嗖嗖的。</p> <p>戈兰高地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二)。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最高处海拔黑门山2814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联合国在边界设置缓冲区。</p><p><br></p> <p>戈兰高地南部为农耕区,北部的谢赫山麓为林木和灌丛所覆盖的牧场。居民约15000人,大多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大部分人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而保留叙利亚国籍。</p><p><br></p><p><br></p> <p>我们目前能到达的景点Mt. Bental本托山,如今已经是以色列的一个国家公园了,对公众免费开放,当年的沟沟坎坎的战壕和地下掩体,也成了公园的一部分。山顶有“眼泪谷”的牌子。可惜今天下雪,公园关闭,我们只好开着车转到山背后溜达了一圈。</p> <p>戈兰高地西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高地上公路交通网密布,库奈特拉为此地重镇,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这大炮就是正对着大马士革方向。</p> <p>1973年10月9日,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第7装甲旅在“眼泪谷”血战中成名,第7装甲旅以 160辆M-60坦克和60辆装甲车顽强抵抗叙利亚数1500辆坦克和1000辆装甲车辆的轮番进攻。几天后,以色列的160辆坦克中,仅存7辆坦克还能开动---这段黑门山和本托山中间小小的山谷在四天里见证了成百上千坦克和装甲车的覆灭,当然还有上两方上千条年轻的生命,故而此地后被称为“眼泪谷”。</p> <p>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以叙边境冲突不断,叙军经常在高地上炮击下面的以色列村庄。在1967年6月5日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闪电般占领了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曾发动突袭,试图夺回戈兰高地,但遭失败,之后的很多年里,为了这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弹丸之地,以色列和叙利亚两个中东军事强国一直处在战争状态,枪炮声时有耳闻。如今叙利亚内战不已,早已无力再对以色列操戈了。 </p> <p>迦百农(Capernaum)的正式名称应当是迦弗农(Capharnaum),前者的名是直到主后第五世纪才出现的。迦百农(Capernaum),是圣经中的地名,系加利利海附近一域,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4章第13-17节)。</p><p>拒绝耶稣,必然灭亡,一个人这样,一个城、一个国也是这样。无论他们当年如何繁荣、强大。“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信福音。”这是迦百农听到的耶稣的第一句话。</p><p><br></p> <p>在福音书中,记载了耶稣在迦百农行的许多神迹。约翰强调,就是在迦百农,耶稣行了第二个神迹:医治好了罗马大臣的儿子(约4:43-54),而当他在安息日在犹太会堂驱除了附在人身上的污鬼(可1:21-28;路4:31-37)后,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p><p>这一切,迦百农的居民都亲眼看到了,亲耳听到了,又亲口承认,说“在以色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太9:33)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拒绝相信耶稣就是上帝应许要来到人间的那一位救主,要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因此,耶稣预言:“迦百农啊!你会被高举到天上吗?你必降到阴间。在你那里行过的神迹,如果行在所多玛,那城还会存留到今天。但我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所多玛那地方所受的,比你还轻呢。”(太11:23/24;《新译本》,参路10:15)。</p><p>谁能相信这里曾是繁华的犹太城。在耶稣时代,迦百农就是加利利湖沿岸的港口之一,设有税关(Custom House),收税,而坐在稅关上的那位稅吏马太,竟然成为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并写出《马太福音》(太9:9)。当时从埃及到大马士革的国际通道,就在迦百农北边,乃商旅必经之路。但它还是灭亡了。文献上记录,公元746-747年之间,迦百农曾遭遇一次毁灭性的地震,重建后又在九世纪中期的一次叛乱中再次被毁。十字军在十一世纪最后一年到迦百农时,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p><p>耶稣的预言被历史证实了。</p><p><br></p> <p>迦百农再一次被世界注意到,已经是十九世纪了。它在1838年开始被发掘,1857年考古学家确认了会堂的遗迹。1905年,两位德国考古学家开始挖掘迦百农遗址,后来方济会的修士继续这个工作,1926年整个挖掘工程结束。这次考古的最大成就,就是发现了一座犹太教的会堂,它是用白色石灰岩建在黑色玄武岩的地基上,但发现时几乎已经全部倒塌了。虽然如此,它仍为迄今发现的以色列最大的古代犹太会堂。</p><p>会堂正门面向南方——耶路撒冷。这个会堂的门楣、檐口和柱顶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浮雕,如约柜,犹太教灯台,六角星即大卫之星,还有圣经中提到的一些植物,如枣椰子树、石榴、石榴花和葡萄,等等。</p> <p>加利利海亦称太巴列湖(LakeTiberias),阿拉伯语作BuhayratTabariya,希伯来语作YamKinneret。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周长53 千米,长约21千米,宽约13千米;总面积166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8米,低于海平面213米,是地球上最低的淡水湖,世界第二低湖泊(仅次于咸水湖死海)。它其实不是一个海,只是传统上称为海。加利利海在现代地图上标为加利利湖或提比哩亚湖。它的名字说明它位于加利利地区。现代希伯来语称为Yam Kinneret ,可能起源于希伯来语kinnor (“harp” or “re”) --which the lake's shape resembles。它也称为革尼撒勒湖或革尼撒勒海 (路加福音 5:1),得名于西岸的一个富裕的小平原。该湖的阿拉伯语名称是Buhairet Tabariyya,意思是提比哩亚湖。</p> <p>加利利是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水源丰沛,水产资源也颇为可观。《圣经》传说,当初耶稣让他的高徒彼得将湖中的每种鱼各捉一条,彼得竟捉了153条,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今天,彼得鱼已成为一道招徕食客的名菜。其实所谓彼得鱼,下文给大家揭晓是什么鱼。</p> <p>建在遗址上的教堂</p> <p>耶稣的大部分职事发生在加利利海边。那时,这里有继续沿湖发展的居民点和村庄、大量贸易和渡船。马可福音(1:14--20)和马太福音 (4:18--22)描写耶稣如何在加利利海岸边呼召他的四个使徒:渔夫圣彼得和兄弟圣安德烈、使徒约翰和圣雅各。耶稣的一个著名教导,登山宝训,就是在湖边的山上。他的许多神迹都发生在这里:在水面行走,平静风暴,喂饱五千人(in Tabgha)等等。</p> <p>五饼二鱼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 </p><p>相传,耶稣在此传道时曾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为了纪念耶稣的这个神迹,教徒们在4世纪在加利利湖畔,兴建一个拜占庭式教堂并在5世纪进行了扩建。但到了七世纪的时候,这个教堂就在战乱中被毁坏了。30年代开始的考古挖掘工作,出土了5世纪就存在的精美拜占庭式的马赛克地板和一些其它宝贵的历史文物。</p> <p>“五饼二鱼”这个神迹,是福音书耶稣所行的19个神迹中都详细记载的,可见在当时肯定是个轰动一时的神迹。“饼”预表主耶稣的身体,可14:22说:耶稣拿起饼,祝了福,分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掰饼”预表耶稣要为我们掰开他自己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流血。主耶稣在这里借此预告自己未来被杀以及人要因此得生命。唯有吃了他的身体,将他接到心里作救主作王的才可得救。</p><p>“鱼”代表门徒信念,预表救恩。“鱼”在希腊文中是这样的ICQUS。将这几个字母分开就是:Ihsous(耶稣)Cristos(基督)Qeou(神的)Uios(儿子)Swthr(救主)。串起来一起就是: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我们的救主。</p> <p>现在的教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是1982年重建的。</p> <p>教堂朴实无华,教堂的地板上,还镶嵌着许多当地的水鸟、花草等图案,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祭坛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教堂4世纪的地基遗址可以从圣坛右边一个玻璃罩里看到,5世纪的石磨和水器则摆放在院子里。</p> <p>教皇保罗二世</p> <p>早出晚归,拿撒勒老城里的石板路被人们踩得是油可鉴人。</p> <p>好了,回家煮起著名的彼得鱼,味道不错,其实就是我们那随处可见的罗非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