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孩子心里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心得体会 </p><p>六三班 刘铭山</p><p>今天听了蔡雅清老师的专题讲座,,我发现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仅重视学习成绩,而较少关注孩子的心里健康,结合这些问题,对于如何为孩子心里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以下几点体会。 </p><p>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坚持“心里健康第一”。 </p><p>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p><p>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的身体比学习成绩重要吗?</p><p>还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张嘴就说:“你看人家_,你怎么这么笨呢?”,或者是:“你真给我丢人呀!”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重要?</p><p>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做些题,多学些特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时间和同学、朋友玩。</p><p>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下,孩子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如果成了学习机器,孩子谈何生活?怎么让孩子学会相处,学会良好的社会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学习时,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健康第一。 </p><p><br></p> <p>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p><p>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人,听起来难听,但做起来很多家长真的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和孩子交流时,大部分家长摆出家长作风,你要怎样怎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p><p>作为家长,我们的确很辛苦,孩子有时也的确不听话,但我们在发火前一定尽量克制一下,尽量用平等的语气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因为他们是人!</p><p>孩子也是她自己,不要把家长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会很累! </p> <p>三、家庭教育不能盲从。</p><p>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特长发展上选择盲从,×学跳舞,参加了电视台的演出,我们也去跳舞吧!×学小提琴,参加考级了,我们也学小提琴吧!总之,是看到了别人的光彩照人的一面,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p><p>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特长发展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绝不能盲从,只有爱好了,学习才会持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p><p>另外,很多家长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或者发在班级的帖子,或者听到别的家长的教子经验,经常感觉好就赶紧用这些方法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p><p>这些家长可能忘记了,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拿别人的办法扣在自己孩子身上,伤害的是自己的孩子。</p><p>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在教育方法上绝不能盲从,我们要学的是理念,是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绝不是别人的操作方法。 </p> <p>四、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传。</p><p>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没有任何缺点。孩子的很多缺点主要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很想提醒各位家长,在你训斥、责备、抱怨自己孩子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p><p>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太内向,那平时你和孩子玩的时间多吗?孩子有自己喜欢的群体吗?你给孩子创造孩子合群的机会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认真,你在处理问题时认真吗?在孩子学习时,你认真辅导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脏话,你平时说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讲卫生,那你平时怎么做的?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而且很多坏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所以家长朋友们真的要检讨自身的问题,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首先自己先做个优秀的家长。 </p><p>总之,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你给孩子说教一百句,也不如做好一件事教育效果好。</p> <p>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p><p>专家讲座通知</p><p>观看对象:小学教师+小学家长</p><p>讲座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p> <p>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孩子饮食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让孩子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诱发慢性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挑食、厌食、浪费和暴饮暴食?</p> <p>观《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学习心得 </p><p> 高煜景家长 2020/10/12 </p><p>当了妈妈后总是会把孩子健康的一切放在心头,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我眼里都头等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一日三餐,精心炮制,可换来的却是儿子的一脸嫌弃,这个不想吃,那个没胃口,长此以往真担心孩子的健康。</p><p>今天,【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平台,邀请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唐晓来老师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我观看后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p><p>一、孩子早餐要重视人每天所需能量的三分之一应在早餐中获得。孩子胃的容量有限,仅靠午餐和晚餐是不能把一天所需的营养全部补上的。所以早餐一定要给孩子吃好,比如稀饭、鸡蛋、牛奶、豆浆、面包等,每天我都会给孩子变着花样的做,他吃的开心,我做着高兴。</p><p>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催促,充分嚼碎食物以便减轻肠胃负担。食物、蔬菜、水果要多样化,合理搭配。告诉孩子食物的营养价值,并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p><p>三、增强孩子食欲给孩子的饭菜要经常变化花样,这是考验妈妈巧手的时刻了。我的宗旨就是饭菜颜色鲜明,形状新奇,香味诱人,这样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让他味口大增。平时也可以多让孩子参加跑步骑车等运动,适当增加活动量也是增强孩子食欲的方法。</p> <p>营养均衡,父母要以身作则。</p><p>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不挑拣蔬菜的味道什么都吃、常常吃一些粗粮、在饭桌上准备足够而适量的鱼、肉,孩子就会把这样的饮食习惯看作自然而然,而不会产生挑食的模仿效应了。</p> <p>营养均衡,要让牛奶成为日常。</p><p>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牛奶。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每天需要大概两杯牛奶,来帮助骨骼的强健。专家还建议,在孩子两岁之后,就可以用低脂奶来代替全脂奶给孩子喝。如果孩子不愿意,你可以告诉他,喝低脂奶为的是不使他发胖,使他能跑得快跳得高。</p> <p>孩子吃东西要有规律。</p><p>孩子一天到晚吃东西,就会使他逐渐丧失感觉真正饿的能力。这种习惯不仅会导致孩子发胖,还会使他因为不正常吃饭而营养不良。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每天吃3顿饭,两次加餐,每餐之间相隔3~4小时。这时候是孩子身体结构旺盛发育的时期,所以每天要按时按顿按量(或适量)给孩子吃东西。父母切记不能为了让孩子安静或者不打搅你,就给他零食吃,要让他明白食物是用来充饥的,不是打发无聊,这对养成孩子吃饭的好习惯至关重要。</p> <p>学习《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及家教策略》心得体会</p><p><br></p><p><br></p><p>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称“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点出了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性。</p><p><br></p><p> 王焕云老师通过分析小学生常见的三大问题:1.孩子多动、2.孩子磨蹭、3.孩子粗心,进行了案例与策略同步对照讲解与剖析,让家长朋友在教育小朋友时有思想、有方法,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和谐的家庭中更加健康的成长。好动不等于多动,家长要在陪伴中认真观察、甄别, 勿给孩子随意加标签。</p><p><br></p><p> 王筱涵</p> <p>小学生是学习生涯的起点;是孩子可塑性最强期;是小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们要抓住这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轻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