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优秀传统文化 醉享美丽金秋时光———参加全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修感悟随笔

伍鲜红

<p>  时光在交替,岁月在轮回。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0日到10月13日,四天的“全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修之行,每天从早到晚的紧凑学习,没有一丝乏味,不觉半点枯燥。回想这四天,一路上风尘仆仆地奔赴,会场上如饥似渴地学习、汲取,才有了满载而归的欣喜。每一个日子都是一页书,重新翻读这几页书,品味这几天的学习,感觉秋光甚美。</p><p> </p> <p>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杜侦主任幽默睿智、博学风趣,他的开班讲话及《新时代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与“十四五”展望》讲座报告,诙谐而不失庄重,严峻中不乏幽默,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萌生出强烈的文化自信及要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坚定决心。</p><p> </p> <p>  到现在仍记得福建省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许序修做讲座时那高亢响亮的声音,那生动切实的示例,那缜密透彻的讲解,那哲理深刻的论述以及那额头流淌的汗珠。忘不了他说的,教师要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忘不了他说的,传统文化教育重在生命伦理教育;忘不了他说的,教师要具备五心———仁心、爱心、善心、诚心、良心,五品-----思、乐、德、和、实;忘不了他说的,教学要重视“贯通性教学”和“生成性教学”;忘不了他说的,学校要注重君子养成教育......</p> <p>  深深被帅气的团中央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钟国华主席厚实饱满的抒情男高音所吸引,他带来的《歌声中的红色记忆》精彩课程点燃了参训老师们的热情。在他的引领下,我体验到了革命道路的曲折艰辛,感受到了军民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谊。</p><p> </p> <p>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建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 中医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史书典籍……南昌市北京路学校万全衎老师分享的是中医药传统文化;南昌市育新学校青桥校区张蕾校长分享的是棋文化;临川十三小徐文根老师分享的是戏曲文化;南昌市红谷滩区碟子湖学校陈艳校长分享的是中药文化和风筝文化;著名硬笔书法家席殊分享的是传统书法;抚州临川二中邝胜孙副校长、遂川县教研室主任黄闰进、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陈文玉副校长、永兴县教研室主任尹嫦娥、华东交通师范附属学校邓锦芸副校长,或进行诗词教学,或带来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无不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p><p> </p><p> </p> <p>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词之美,流芳千年。在这阳光正好,微风不噪的缤纷秋日里,和同仁一起共沐在诗词的海洋,是何等的惬意美好!</p><p> </p><p> </p> <p>  诗经《关雎》《蒹葭》中干净纯粹朦胧的爱恋,让人不由得想起“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p><p> </p> <p>  多情自古伤离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却没有伤怀的送别气氛但一样的情意绵绵。读完这首词,眼前浮现的不只是王观与鲍浩然这一对知己好友,还有王勃与杜少府,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元二,高适与董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意绵长,隽永无比,耐人咀嚼回味!</p> <p>  浸润到诗词中,定会有一首直击心灵,一见倾心。徜徉到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定会深受震撼,收获颇丰。</p> <p>  金风送爽,秋意正浓,芳华正美。感恩这一次的学习机会,感恩这一场的美丽相聚。</p> <p>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共沐传统时。参加全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修,我受到了洗礼,萌发了憧憬:晨光熹微时,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品读唐诗宋词,去体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去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情苦涩,去感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旷达......闲暇课余时,我引领孩子们去阅读经典文赋,到《论语》中去体会孔子的仁爱;到《史记》中去感受历史的变迁;到《红楼梦》中去领略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p><p><br></p>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我是一束微光,每一个中华儿女是一束微光,合起来就能照亮整个星空!</p> <p><u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七小学 伍鲜红</u></p>

文化

传统

优秀

忘不了

进校园

分享

诗词

学校

研修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