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份济水高段数学工作坊暨中心教研组活动纪实

小辣椒

<p>  2020年10月14日,济水高段数学工作坊暨中心教研组活动如期进行。在坊主尹冬梅老师和付东霞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大家齐聚西街学校,开始了本次教研活动。</p><p> </p> <p>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同课异构,第二环节是名师讲座,第三环节是交流研讨。</p><p><br></p><p> 第一环节:同课异构 </p><p> 同课异构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执教的老师分别是西关学校的段军霞老师和东园学校葛佩佩老师。</p><p><br></p><p> 段军霞老师的课例展示</p> <p>  一、问题导入</p><p> 上课伊始,段老师呈现带给学生的“礼物”——两张彩色纸片,一是长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观察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怎样才能比出它们的面积呢?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快速进入课堂。</p><p><br></p> <p>  二、新知学习</p><p> 1.学生尝试,展现学情。</p><p> 学生各自测量了所需的数据,在作业纸上进行计算。学生的已有认知可能是错误的,但这却是宝贵的,因为他们已经在用自己的能力尝试解决新的问题。给学生以这样的机会,既能让学生“展现”自己,又能给新知探究提供可研究的材料,这正是教学的起航点。</p><p><br></p> <p>  2.激发疑问,初步解决。</p><p> 引进小方格,并不是为了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重要的是想借助学生不同数法的反馈,尤其是第二种数法,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将图形如此变形,我们才能够方便地看出一个图形里包含了几个面积单位,计算才能变得简单和熟悉。事实上,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何要用“割补”转化的理论基础。</p> <p>  3.变式验证。呈现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想象能否割补成长方形,然后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对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可靠、可信。这个求证、求真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过程。</p><p><br></p> <p>   4.深层探讨。</p><p> 探明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后,及时回应学生心底的疑团“为什么底×邻边就不对呢”,既可释疑解惑,又让学生理解“转化”前后的变与不变。这样一正一反的“刨根究底”,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公式,达成深度学习。</p> <p>  </p> <p>   葛佩佩老师的课例展示</p> <p>  课前活动:比一比眼力!游戏中感知转化,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 <p>  一、巩固复习环节,葛老师带着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回顾其过程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p> <p>  二、探究新知环节,葛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初步得出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猜想,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剪拼等多种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验证,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p> <p>  三、巩固练习环节,葛老师把练习题设计为基础练习和应用提升两部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足见备课的用心。</p> <p>  听课教师听得认真,写得更认真</p> <p>   第二环节:名师讲座</p> <p>  聂敏花老师给大家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图形与几何》教材梳理及解析。</p> <p>  首先聂老师分享了她对小学阶段12本书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的整理,包括知识点、内容、课标要求、重难点分析和学科素养这五个方面。</p> <p>  接着聂老师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直观能力做具体的方法指导。</p> <p>   第三环节:交流研讨</p> <p>  一、段军霞老师和葛佩佩老师两位作课老师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教学设想</p> <p>  二、所有参与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分成三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把评课议课的氛围推向了高潮。</p><p><br></p><p><br></p> <p>  三、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沟通思想。</p> <p>  我们工作坊的老师收获满满的!</p> <p>南街学校付东霞老师的听课反思 </p><p> (1)两节课都以图形的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学生动手操作、经历自主探索的合作过程,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都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p>  (2)两位老师都非常善于收集学生的错误资源,从外表的表现入手,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分析其内在原因,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中探究,这样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这时的错误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障碍,而成为课堂的宝贵资源。</p><p> (3)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真正动起手来操作,动起脑来思考,动起口来表达。</p><p>济水西街学校 孔素娟老师的观课反思</p><p> 10月14日中午,高数工作坊在西街小学举办了第一次活动。段老师和葛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非常精彩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p>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p><p> 想要教会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不难,难的是如果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出推导的过程,所以两位老师注意放手,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实现自主学习。一堂数学课的成败关键在于理念不能错,而这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这堂课看似多么精彩,也了无生气。</p><p> 二、巧用课堂错误资源</p><p> 数学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数学课上总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学生犯错误是在数学教学中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段老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少学生用“邻边×底”来计算,段老师能及时抓住这些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巧妙地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学生的错误,让教学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活力。</p><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还非常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氛围。</p>

学生

老师

平行四边形

环节

面积

教学

探究

工作坊

学习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