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权量铭》书法临摹研究

🌞 修训🙈 🙉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 峣</p><p>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接着又统一度量衡,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由皇帝下诏书颁布权衡与量衡,『权』,秤锤也,古又叫『斤』,『量』,斗斛也,其形椭、方不等,由各级地方官员将诏书刻写在权量诏版上,或将诏文直铸于诸权量上,以示天下,即《秦诏版》权量书,或称秦量,或称秦度,简称《秦诏版》。</p><p><br></p><p>秦代铜量。上图铜量 1982 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体呈椭圆形,高 6.6 厘米、长 23.3 厘米。器外壁两侧分别刻有两组相同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诏书文,器底刻有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诏文。文字清晰,保存完好。诏书全文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见图)《秦权量》的书法价值及临摹感悟一、书法价值《秦权量铭》出自众多工匠之手,风格颇不一致,可看到秦人刀笔下的小篆潦草化的过程。这种潦草仅限于字形式样的变化,不改变结构,部分地取用秦隶和六国文字的风格。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率意者,出于民工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而正是这种不规范,不经意的契刻中流露了古书风韵神情,是秦代书法的可贵之处。临摹感悟四尺生宣大幅临创尽可能的彰显其真实状态,率意、劲挺、字大小富于变化,跌宕生动,更能体味岁月沧桑后腐蚀的斑驳气息;用笔平推加以绞转,选择较长锋的羊毫笔,体会其飘逸盈动之美。与秦官方通行的小篆形成有趣的对比,书写时应由圆转向方折变化,在转折处更应有微妙的搭接处理,使得点画简洁而遒劲。笔速上较秦官方小篆的行笔更迅速,呈现出笔断意连的气象,个别短线简写为点。中锋用笔与偏侧锋笔势相结合,亦有简帛书、隶书之粗细变化,不守成法,随意妙造,天真浪漫,反映民间书法的无雕琢造作、率意的特点;临摹中尊重原贴体势,因字设形,参差错落,奇正相生,见证了秦代篆书的多变性;注重墨色变化,是书写性表达的重要手段,由于书写的自然状态,墨色必然产生变化,不要刻意而为之,精心设计,应是一种意向,意在笔先,遂涉笔成趣。</p><p>《秦诏版》的临摹与探索更顺应当今时代发展,书家更加崇尚意境美的追求,融百家之笔墨情趣,大胆创新,无不与《秦诏版》的自由洒脱、空间构成等方便相契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