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稽影话》 图/文罗娅玲</p><p class="ql-block">在乐山,有很多古镇,苏稽是我的最爱之一。我喜欢那水从镇中穿过的模样,喜欢那木墙青瓦房的建筑,喜欢那石桥如市场的风景,欣赏那淳朴勤劳的人们,喜爱那诱人的吃食和手工做的生活用品。因为喜欢,我从2003年就开始拍摄苏稽。至今,我的移动硬盘中、云盘中、电脑里,存储着上千张苏稽的图片。今天,在许多古镇都在自作主张自建房的时候,苏稽却在统一规划中变化着,向着古今相融的方向发展着。但让人担心的是,将现代文化正在融入苏稽古镇中。人们或期盼,或相信,或怜人失望。但愿有一个古今相融的苏稽呈现给世人。</p><p class="ql-block">苏稽的原貌,将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因为是记录历史,我所发的照片,都是真实记录的客观存在,没有摆拍,没有补光,没有挖补,没有渲染,后期只对个别图片作过裁剪和轻度调色。今天,我把我十几年来拍摄的《苏稽影话》分为《书籍古镇》《桥上风景》《苏稽的人们》三季,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罗娅玲2020、10、13于乐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苏稽影话》第一季《苏稽古镇》</p><p class="ql-block"> 图/文罗娅玲</p><p class="ql-block">苏稽位于乐山与峨眉之间,是一个集浅丘、河流、古建为一体的古镇。峨眉河从古镇中流过,她带着历史的印记,从一千多年走来,把苏稽融合成了一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的古镇。据信史记载:苏稽建制于唐代,时为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名“苏稽铺”、“苏稽乡”。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新桥镇,后来又恢复了原名苏稽镇。由苏稽的杨码头,沙嘴场、角老场、半边街、书东街、大发巷、新市街、新桥街、杨码头街、簸箕街、横街、朝阳、正街、顺河街、桂花街、幼儿园巷......构成。这些街名沿用于现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南宋淳熙年间任四川制置使的田园诗人范成大在苏稽写下了《苏稽镇客舍》“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的佳句。据《嘉定府志》载:“苏稽山,城西三十里,有坡老亭”。又载;“陈文灿谓苏轼读书于此”。历代文人墨客到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经过历代的积淀,使苏稽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p><p class="ql-block">苏稽在以前没有桥时,人们只有通过摆渡来去,据说因为那里杨姓的人多,故名杨码头。苏稽地处乐山到峨眉之间,是人们去峨眉的必经之路,还必须在此住一晚上,第二天才有足够的体力走到峨眉,所以就有了许多木墙青瓦房客栈以及饭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